家人团聚,共度佳节;走亲访友,感受亲情;全家出游,享受河山……2019年春节,大家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传统节日,感受节日带来的热闹氛围。而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乡风文明的不断推广、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礼堂活动的愈加丰富,回乡过年的人渐渐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体会到了年的变化。
在亲身体验了一番家乡的年味后,多位青田宣传干部畅谈了他们心中对家乡的看法,对过年的感受,表达出了对美丽乡村的赞美。
创新:互联网拉近了亲人间的距离
“我觉得互联网出现以后,拉近了亲人之间的沟通距离。”对于过年的变化,黄谦认为互联网起着重要作用。在他看来,过年期间,亲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抢红包、看春晚、玩游戏,热闹又有趣。在吃年夜饭的时候还可以连线海外亲人,拨通视频电话,即使相隔千万里也如同在一个屋檐下,吃同桌年夜饭。
除了拉近亲人间的距离外,互联网的普及也为百姓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不管去哪里,只要随身携带手机,扫码付款,即可完成支付,方便又快捷。
变化:乡风文明带来家乡面貌改善
在村庄道路两侧搓麻将、打牌的人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采茶灯、舞龙灯等乡村文艺表演,村民围在一旁看演出,好不热闹。这是这次过年,章炳龙感受最深的一点。也是我县乡风文明深入推进的成果体现。
而在徐高翔看来,烟花爆竹燃放量的减少是最明显的一个变化。不同于往年过年的烟火璀璨,今年过年,很多人家都没有选择燃放烟花爆竹来增添过年气氛,而是通过贴春联、挂红灯笼、观看演出等形式来渲染热闹氛围。
从垃圾随处乱扔到现在地面干净整洁,从交通杂乱无章到现在统一规划,叶玲玉、周青等人则认为家乡变化最大的就是环境更好了。
传承:传统文化丰富村民精神家园
“过年最开心的就是,我带着儿子回到了老家,让儿子参与到了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的乡村春晚活动中。”刘巧芬说,文化过年、过文化年已经成了一种现实需求和趋势,让孩子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让大家树立起文化自信。
在山口镇,吴灵娟看到了石雕文化出现在街头的各个角落,走在街上,放眼一望,就能够感受石雕文化的浓郁氛围,让人身处其中。这让她感受到,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可以拓展更多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文化载体,让家乡文化被大家所接受。
为了让年味更浓,王毅家里还趁着过年的浓厚氛围,用传统的糖糕代替了西式糕点,为他堂哥庆祝生日,体验一次中式生日氛围。
民俗表演、乡村春晚、传统戏剧……这个春节,一场场形式多样的活动演出在多个文化礼堂上演,受到村民们支持。王宇说,物质富裕起来后,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追求精神食粮,而文化礼堂就是村民追求精神食粮的最好去处。新的一年,他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村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家园。
传播:“侨乡中国年”让世界共度春节
每到过年,在海外的华侨无法回乡,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以解家人与自己之间的思念之情。而今,随着家乡“侨乡中国年”活动的开展,海外亲人可以通过活动去了解家乡的变化,看看家乡的亲人。
作为“侨乡中国年”活动的幕后参与者,胡晓华希望可以挖掘家乡更多的文化,将它们搬上舞台,让海外无法回乡的华侨可以通过这个活动,离家更近一步。 吴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