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手游端游戏也是越来越多了,“王者农药”“绝地求生”之类的游戏热词大家都应该再熟悉不过了吧,同时设计出一些游戏皮肤、游戏装备来刺激玩家充值消费。近日,我县高湖镇的一位夏奶奶就向我们反映,他的孙子为了充值游戏买皮肤花了他们家近一年的生活费。
为给游戏买“皮肤” 七岁孩子偷刷九千多元
夏奶奶今年六十多岁,和七岁的孙子一起居住在高湖镇老家,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祖孙俩的生活费都由孩子父母打到银行卡里。1月6日,夏奶奶拿着银行卡去银行办事,可是却被银行柜台工作人员告知卡里原本有的九千多元的生活费变成了零。
“我当天下午拿卡去银行取钱时候,才知道卡里没钱了。”夏奶奶说,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和她说,九千多元都是以线上消费形式没掉的,夏奶奶才想到家里的孙子小王。因为夏奶奶不识字,之前家里许多事情都由小王代办,她的手机微信绑定了银行卡,而微信支付密码小王也都知道,去年小王就曾偷偷刷了夏奶奶银行卡里的一千多元用于买游戏皮肤。
“上一次刷了以后,有段时间孙子没有用我的手机刷过了。我觉得我的支付密码重新设置过了,这次的密码他怎么试出来的,我都不知道。”夏奶奶说道。
打开夏奶奶的微信付款记录,九千多元都是在2019年12月29日这天以15笔购买商品付款支出的,平均每笔集中在618元、628元、638元,购买的都是一款称为“6480回声”的商品,孙子小王和我们介绍,这是他现在在玩的一款游戏叫“第五人格”,这个“回声”就是游戏里的金币,和去年那次一样,小王充钱就是为了购买游戏里的金币,然后给游戏里的角色买“皮肤”。
“这个游戏你是怎么知道的?”“从爱奇艺上看的。”“我看你买了很多皮肤,为什么会想到要买那么多皮肤?”“我觉得比较好看。”“你知道回声是要用现实中的钱买的吗?”“不知道。”“你不觉得那些钱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挣来的?”“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那些钱是现实中的钱。”一问一答中,小王向记者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记者上网查了一下,这款名为“第五人格”的手游是一款网易公司开发的非对称性对抗竞技类游戏,其主要游戏方式就是警察抓小偷——手机玩家被分成“监管者”(警察)和“求生者”(小偷)两个阵营,单以游戏模式而言,“第五人格”算不上新奇,但游戏内高达200多款的时装反而吸引了许多受众。小王和我们说,这些时装就是角色的皮肤,穿上去不仅好看也会增加属性,好一点的皮肤价格高达两百多元人民币,而购买皮肤只能用游戏内的两种“货币”——碎片或回声,碎片需要非常久才能积累,所以像小王一样的许多玩家都是选择用现金充值来购买皮肤。因为夏奶奶不是很懂智能手机,只能委托邻居家的张小姐帮忙讨回,张小姐和我们说,她觉得这款游戏有诱导孩子消费的倾向。“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是要花钱的,所以我当时也问他这个点进去要花钱你不知道吗,他就一脸茫然。”张小姐说。
未成年人游戏监管之“墙” 到底被谁打破
其实在2019年的10月,我国就出台了一部被称作史上最严的“防沉迷网游政策”——《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从未成年游戏用户的身份验证、游戏时长、付费等六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但是为什么像小王这样的事就屡见不鲜呢。
为了更了解这个游戏,记者也下载了这款“第五人格”游戏,这款游戏中的大多数人物的眼睛被设计成纽扣,类似于“巫毒娃娃”,游戏过程中,其背景音乐也颇为诡异,而这样的设计被创作者形容为“哥特式黑暗画风,荒诞诡异升级”。而在App Store中,“第五人格”手游的年龄分级是“12+”,即有“偶尔、轻微的现实暴力和惊悚、恐怖题材”,是不适合七岁的小王进行游戏的,而游戏一进去就有一个未成年人防沉迷政策通知,其中第一点和第三点分别提到所有玩家账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进行实名注册和未满8周岁的用户不可充值。
按小王的说法,他并没有用夏奶奶手机号和身份证注册,那他是怎么登陆游戏的呢?我们也打开了夏奶奶手机上的“第五人格”游戏,才得知因为夏奶奶手机的牌子是vivo,拥有一个夏奶奶实名认证过的vivo账号,而小王只要通过手机应用商户下载游戏,就可以用夏奶奶的vivo账号登陆游戏,不需要验证操作人到底是不是未成年人。记者也上网查了网易游戏的客服电话,但却一直是无法接通的状态,记者随即联系了vivo客服人员,对此事进行了询问。
vivo客服表示,夏奶奶要提供资料,他们收到完整的资料会帮助和游戏商沟通,尽力去协助夏奶奶。收到完整资料之后的七个工作日之内,到时候有结果了会主动跟夏奶奶联系。
vivo人工客服虽没有明确告知是否退款,但承诺会尽快将问题上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解决,同时记者也提出了在游戏下载过程中身份验证环节缺失的问题。“这个就需要家长做好自己该做的监管责任,我们这边判断不了,没法去操作你们那边。”该客服表示。
截至记者发稿,张小姐仍然在帮助夏奶奶提供资料,争取能早日把这笔钱退回来,对于此事的后续进展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记者手记
多管齐下才能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随着用户的触网年龄越来越低,未成年人游戏成瘾问题,将越来越严峻。实名认证,限制游戏时长和消费等,不仅是游戏运营企业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更是必须贯彻的法律责任,绝不能心存侥幸。
同时记者也想在这里呼吁一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还需要学校和家长的配合监督。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孩子的游戏时长等,其实比较容易监督。希望游戏方面能加强管理制度,真正做到防止未成年人沉迷,家长也应该加强树立孩子的金钱概念,妥善保管支付密码和银行卡密码。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