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二十年荒地迎丰收 富了集体喜了村民

本报讯 (记者 黄玲晓) 眼下已到秋收的季节,高湖镇内冯村的消薄项目也喜迎丰收,通过近几年积极探索新路径、新方法,村内沉寂已久的抛荒地正在脱变为“致富田”

在高湖镇外冯村石住岩自然村的100亩稻田里,伴随着收割机发出的隆隆声,水稻收割工作正全面展开。由于今年天气晴好,雨水充足,病虫害少,水稻也迎来丰收年,村民们趁着近期的最佳收割期,挥舞着镰刀抓紧收割中。

作为水稻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冯建伟给记者算起了秋收账。“现在已经收了40多亩稻谷,已经收了4万多斤,今年大概有10万到11万斤稻谷,能够产米6万斤以上。”冯建伟说,今年的预售价格是10.8元/斤,大概能收入60多万元,村集体可以分到五六万元的收入。

走在梯田中的彩虹道上,很难想象这一片片赏心悦目的山间稻田在今年3月之前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高湖镇外冯村作为省定的“薄弱村”,在2018年省委省政府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的号召下开始了“自我造血”,在尝过去年第一期30亩水稻种植基地的“甜头”过后,今年3月,外冯村开始大刀阔斧开荒造田,把原本荒废了二十年的70亩“口粮田”开垦为二期田地,村民们种上了稻米、养起了田鱼,引来了第一次的丰收,为村集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而之前因为地荒无产业导致的劳动力闲置问题也随着农田的焕新,重新“上岗就业”。在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整合本村的劳动力进行基地的生产种植,其中为了让低保低边户克服自身障碍,增强自身能力,合作社因人施策设立多个倾向岗位,实现低保低边就业。村民黄焕荣就是其中一位。

“整个稻田割完大概需要半个月,我能有3000多元的收入,这比得上平时一个月的收入了。”村民黄焕荣说,孩子都已经离开家工作了,自己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合作社成立后,他在家门口也能增收了。

从片片荒地到亩亩稻田,从偏僻薄弱的山村到如今商品上线销售,经济充满活力的新农村,如今的外冯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一亩亩稻田不仅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也让大家对全村奔小康信心足起来。

2020-11-06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5982.html 1 3 二十年荒地迎丰收 富了集体喜了村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