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人文

横过石门作印看

——《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序

2020年3月,苏民微信告知:“《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已经做好原拓印谱。刻了130多方,选出100方,其中胜境石门31方,诗咏石门19方,摩崖碑碣40方,故事石门10方。碑碣全部配上拓片,摩崖和胜境全部配上实图,诗咏和故事配上意境图片”。

我受其器重为之作序,序题《横过石门作印看》。

看胜境石门,“东吴第一胜事”。

石门洞,位于青田县城西30公里处的瓯江南岸。摆渡横过瓯江,旗、鼓两峰壁立,对峙如门。

进入石门,视野顿觉开阔起来,群山环抱之中,竟藏有田地屋舍,路边山溪潺然而流,三两古亭隐于岭下竹木之中,虽不见古人也生几分古意。

洞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群山环抱,林木葱郁。洞宇清幽,尤其以气势磅礴的垂天飞瀑和摩崖碑碣著称于世。明代李谦笔下的“高可眺、清可濯、邃可隐、幽可适、芳可采、奇可咏”,便是石门洞的真实写照。

早在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永嘉太守谢灵运寻奇探幽,来到石门,被石门的绝妙景观所折服,他多次登临,并赋诗赞美,将此称为“东吴第一胜事”。从此石门洞声名远播。至唐代,石门洞已成为我国道教名山36洞天之第12洞天。

石门洞有石门飞瀑、泻银潭、月洞、碑廊、观瀑亭、刘文成公祠、灵佑寺、摩崖石刻、谢客堂、石门山庄等50多处景点。它们记载着石门的历史和文化印迹。

如今,苏民遴选出31方石印,看胜境石门。

看诗咏石门,“山水诗源,东南秘境”。

谢灵运,中国山水诗鼻祖。对青田石门洞青睐有加,誉之“东吴第一胜事”,并留有诗文加以赞颂,才揭开了千古锁秘的石门面纱,也从谢灵运始,唐、宋、元、明、清至近代文人学士,朝廷高官慕名前来,丘迟、李白、王安石、沈括、陆游、王十朋、郑复初、汤显祖、阮元、袁枚、朱彝尊、陈叔通、郭沫若等一大批名人先后在这里题咏,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也形成了后来的“瓯江山水诗路”。

山水靠文人扬名,文人也凭山水享誉。青田历代山水诗是留给青田一份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如今,苏民篆刻遴选了19方石印,看诗咏石门。

看摩崖碑碣石门,江南天然历史文化博物馆。

石门洞摩崖碑碣,早在1963年就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洞自南朝谢灵运始,到宋代沈括,到元末刘基少年时的老师郑复初,到清代阮元,再到当代郭沫若,他们的赋诗题刻题名,保留至今有117处,其中碑碣29处,全在碑廊里,真、篆、隶、行、草书体俱全,纷呈异彩,犹如一座天然书法展览馆,它们不但与石门山水同在,更是石门千年文化的承载,留给后人可以触摸的人文脉络。

苏民篆刻对石门洞的摩崖碑碣亦是情有独钟,40方石印,嘎嘎作响。

看故事石门,“在第十二洞天读书”。

“石门洞配刘基,怎么看都合适。刘基是个传说中半仙似的人,会预测,有传说中的推背图为证,又是开国元勋,必定生活成长在奇山异水之处,况石门洞有山有水,有林泉之气,也符合传说中的刘基形象。”

现在石门洞与刘基有关的景观尚有多处:

国师床:系月洞右侧一块平坦的巨石,当年刘基常在此睡觉。

藏书石:青云梯右侧,传说中为刘基藏天书处,有锁孔,形象逼真。

白猿洞:飞瀑西侧悬崖处,洞口危崖壁立,人不易近,传说有白猿仙姑居住,曾赠天书与刘基。

轩辕丘:在青云梯边的鹤溪中,当年刘基来石门书院读书时,总系舟于此。

灵佑寺:据说刘基在石门洞读书时,与寺内长老关系甚笃,二人经常在此对弈品茗,赋诗论文。

刘文成公祠,位于青云梯终端,明代1525年为纪念刘基而始建。

今天,苏民篆刻,叙述着七百年前刘基在第十二洞天读书的幸福时光。

《横过石门作印看》,怎么看?

首先,苏民在退休后的三年时间里,完成出版《太鹤胜迹·陈苏民篆刻》和著成《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的创作出版。

苏民享受着生命的黄金时代,也享受着艺术创作的黄金时代。

现在的苏民,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有时间、有体力、有人脉,也有经济基础,更有篆刻艺术功底的积累。“水流花开”是极其自然而然的景象。苏民把握住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有所作为,真是莫大的幸福。

其次,《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的“主题先行”。

《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的创作主题动机十分明确,艺术行为也是十分自觉的。“主题性”让苏民对一个本土篆刻家以对石门洞的了解自然是驾轻就熟。然而没有仅仅停留在面上的“知道”,更多的是再梳理,再考释其“知道”背后更多的“不知道”。这样的“主题先行”是有价值的。此时的苏民不惟篆刻而篆刻,也完全跳出“篆刻”。去行走在青田第一名胜石门洞的文化历史之中。地域文化历史的承传,更多的是由本土的有识之士去续写,苏民现在这样做了。

再次,苏民始终把握篆刻的“技术本位”。

对于一般艺人而言,60岁也是一道坎。很多人因其艺术观念、艺术行为的“退化”而结壳。这样的事例很多,也是普遍现象。而苏民不是这样,除去大量的社会公益活动,苏民能够自觉做起《太鹤胜迹·陈苏民篆刻》《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进步的表象。

“技术本位”,才能比较完满地传递创作者的文化意图,实现创作目标。

最后,我们说《横过石门作印看》,为什么看?

《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的创作出版,其意义价值有三:

一、一个青田篆刻家创作的成长意义。

苏民,生长在中国印石之地青田,得青田山水之灵气,耳濡目染,问道拜石,赏石习印,成长为青田印社社长,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说。重要的是苏民接受了青田一方山水的滋养,如今反哺于青田这方山水,凝聚青田印石,青田篆刻创作的文化认同,进而影响公众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水平。

二、一个青田篆刻家创作的文化意义。

苏民篆刻创作,从《太鹤胜迹》到《石门洞天》,植根本土的思想内涵,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当代表达。这是苏民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这种有具体的载体,体现了苏民篆刻创作的文化思考。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成功的艺术家,天赋、勤奋、眼界、思考、名师缺一不可,这也是人生不可重复的机遇。在这些因素当中,思考更为重要。天赋如果缺乏思考,会逐渐泯灭,变为平庸;勤奋缺了思考,会没了方向,越练越糟;眼界没有经过思考,也不会提高;名师教得再好,没有自己的思考,只能盲从,也不会受益。

苏民的思考,使其文化自信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三、一个青田篆刻家创作的时代意义。

丽水,是“两山”理论的重要萌发地。

今天的丽水人民,正以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价值转化,为“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建设注魂、赋能、立根。青田石门洞正是浙江大花园建设中“瓯江山水诗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青田篆刻家以篆刻的艺术形式、出版《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印证“两山”,为“两山”赋其所能,这样的创作其时代意义不言而喻。

是为序。

丽水书画院院长、研究馆员 王迅

2020-11-30 ——《石门洞天·陈苏民篆刻》序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65347.html 1 3 横过石门作印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