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我县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

本报讯 (记者 林璐 陈柔妤) 连日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集中开展电动自行车领域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强生产、流通领域电动自行车的监督管理,有效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隐患。

在瓯南街道一家售卖电动自行车店内,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通过现场查验电动自行车车辆标签标识、比对强制性认证证书、查阅进货台账、称重等办法,重点查处是否存在电动自行车违规经营性“拼、加、改”、销售未经强制性认证电动自行车、伪造变造认证证书、销售来源不明电动自行车及蓄电池等违法行为。

“作为我们商家来讲,我们会在进货的时候对每一台车子的车辆信息,还有电池逐一进行‘浙品码’的扫码,检查车辆信息是否符合浙品码规范,保证卖给消费者的每一台车子都是标配销售。”某电动自行车经销商叶广告诉记者,目前,他们都已签订了《电动自行车安全守法经营承诺书》,向社会公众做出安全守法经营的郑重承诺,保证卖给消费者的每一台电动自行车都有质量和售后保障。

最近,不少市民在选购电动自行车时,发现每一辆电动自行车都有了专属的“身份证”。“现在每辆电动自行车都有二维码。扫码后,里面关于电动车的一些信息一目了然,我们消费者购买也放心。”市民刘女士说。

记者从县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从2021年11月起,我县所有销售的电动车和蓄电池“无码一律不得销售”,所有新购买的电动自行车的车身和电池上必须有“浙品码”才能上牌。

为进一步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工作。县市场监管局依托“浙江e行在线”数字化平台,扎实推进电动自行车赋码工作。同时,结合“三为”专题实践活动,为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革“全服务”,真正实现车辆、电池、所有人信息“一码知全貌”。

依托“浙江e行在线”平台构建起的以电动自行车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识的“浙品码”数字化追溯链,使得在完成电动车赋码工作后,顾客只要通过扫码,就能看到车和电池的生产厂家、产品认证报告等信息。“车辆赋码之后,我们监管人员也能通过扫码的方式更直接、更清晰地了解车辆信息,提高日常监管的效率。”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目前,全县共有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经营单位70家。截至目前,累计排查电动自行车和电池销售、维修387家次,组织开展培训宣传31场次,参训人数31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签订承诺书70份,承诺书上墙数70家,完成上线注册数70家,通过“浙江e行在线”系统实现车架赋码541辆、电池赋码共738组。

接下来,县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加强电动自行车及其配件的监督检查工作,欢迎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积极举报与电动自行车相关的违法行为。投诉电话:12345,或拨打6962812联系专班人员帮助解决。

2022-01-24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196971.html 1 3 我县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