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余自强 舒旭影) 近日,县林业局邀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的专家为滩坑水电站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站里的88只鼋开展体检,查看他们的生长情况。
鼋是—种古老的珍稀生物,在自然界里已生存了1.75亿年,可与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相提并论,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远比大熊猫要少,有“活化石”“水中大熊猫”之誉。在神话传说中,鼋还是龙的第六子,又名霸下,喜负重,象征着吉祥和长寿。
体检现场,专家们对去年孵化的86只幼鼋挨个测量规格、体重,通过查看外观的方式诊断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体重最大的为986.5克,最小的为286.1克,平均体重为641.1克;而体长最长的为24厘米,最小的为16厘米,平均体长为18厘米。“从检查的结果来看,这些幼鼋长得非常整齐,而且它们的生长速度超乎我们的预想,长得非常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朱新平说,目前幼鼋长到了将近一公斤,建议尝试把它们放到室外养殖,在冬天实现自然冬眠。
为了掌握两只大鼋的生长情况,工作人员还将养殖鼋的室外塘进行抽水干塘,将鼋捕捉上岸后,在室外池边开展全方位体检。两只鼋体重分别为21.56千克和16.5千克;身长分别为69厘米和58厘米。“从外表颜色、体型和活动能力等方面来看,两只鼋还是很健康的。我们还专门看了雄鼋的交配器,从外观上看没有问题。”朱新平说,接下来,他们会根据检查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下一阶段鼋保护和繁育研究工作。
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邀请相关专家、教授进行业务指导及传授专业技能,并且对大鼋和幼鼋进行科学喂养。同时,加强场地建设,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鼋的生活环境,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护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