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季宅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2012年以来,共受理化解纠纷1140件,调处成功率达100%,实现治安案件数、刑事发案数、上访案件数三下降,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

本报讯 (记者 詹镕铭) 近日,季宅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丽水市唯一获得表彰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季宅乡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何能在全国脱颖而出?这还得益于季宅乡独创的一套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模式 “季宅模式” 。

季宅乡刘某与章某本是睦邻友好的邻居,早年间刘某祖上三间房屋一分为二与章某一家共同生活。后来两家人因琐事产生冲突,刘某决定不让章某一家使用原来共用的楼梯,导致章某一家多年来只能靠搭建简易楼梯通行,自此矛盾不断升级,遍及三代人,持续二十多年。

2023年8月,通过“季宅模式+敲门行动”,经村级调解员和乡贤、邻里的2次现场调解,3次集中调解,耗时7天,最终双方握手言和,自愿签订了《调解协议书》,最终这起超过二十年的纠纷就此化解,至今未出现反复纠纷。

2019年11月,季宅乡皇山村发生了一起土地承包商和村民之间的纠纷。土地开发商程康鹏承包了皇山村的一片山林开发,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势问题,不得不在山林开发的红线区域外使用潘姓村民的土地用于车辆行驶,由此产生了矛盾,导致土地开发项目被迫停工十多天。情况发生后,皇山村村级调解员立马出动,经过双方面对面沟通以及乡级调解员的调解,存在的误会和矛盾当场得到化解。

这些都是季宅乡政府充分发挥“季宅模式”调解机制,展现人民调解力量的一次次生动实践。“季宅模式”萌发于20世纪90年代,初步形成于2009年,完善和成熟于新时代。“季宅模式”充分发挥民间调解优势,在当地社会综合治理中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以来,共受理化解纠纷1140件,调处成功率达100%,实现治安案件数、刑事发案数、上访案件数三下降,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

“季宅模式”于2018年入选为中国第五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试点项目,这是我省首个在矛盾纠纷调解服务标准化领域立项的国家级项目,并于2020年8月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验收。2021年2月“季宅模式”在全市学习推广,并入选丽水市首届“十大法治事件”。

“在调解群众纠纷时,我们都会让群众自主选择自己信任的调解员,同时允许村民现场旁听观摩,调解完还会让‘观摩评议团’对调解案件进行评价。”季宅乡党委副书记留晶磊表示,这使得村民们无形中增长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了纠纷调解能力,有些矛盾纠纷不需要调委会介入,通过村民就自主化解了,实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

接下来,季宅乡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季宅模式”为核心,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基层治理品牌,围绕“厚植基层治理基础、提升基层治理能力、迭代基层治理品牌”三方面内容,打造“季宅模式2.0”版本,更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有序发展。

2023-10-16 2012年以来,共受理化解纠纷1140件,调处成功率达100%,实现治安案件数、刑事发案数、上访案件数三下降,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金钥匙”。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393348.html 1 3 季宅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