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瓯韵

三十三年后的回访

■ 陈志宁

一天偶然翻阅自己于1990年出版的《侨乡青田拾薪五年间》新闻集,第54页“他们向县委送上感谢信”一文映入眼帘。这是一篇新闻稿,刊登于1990年6月7日的《丽水日报》,报道的是当年3月5日县委工作队队员抢救遭遇车祸的陈相庭与两位女儿脱离生命危险的感人事迹。

虽说往事如烟,但再次细细阅读之下,仍然被文中所述的情节所感动。

心想:世事变迁,一晃33年过去了,故事里的主人翁,现如今怎么样了?他们的生活过得好不好?借着空闲时间,我对这则发生于33年前的新闻报道做了个追踪回访。

秋高气爽的一天,我第一个寻访到的是方平,当年他是县委党校副校长,感谢信里提到的县委工作队里有他。瘦瘦的身材,高高的个子,现已退休在家,听知我的来意,就热情地帮我联系到当年出车祸的陈相庭一家。

陈相庭的妻子陈水翠现居住在青田,她说,她丈夫已于2017年因病去世了,与丈夫一同遇车祸的两个女儿,大女儿现在县城一小学教书,是丽水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小女儿现旅居西班牙,经营一家酒吧。

回忆起当年车祸的情形,陈水翠忍不住哽咽起来,她说:“记得那是星期一早上,陈相庭带着两个女儿,坐一辆大型拖拉机,从湖云村出发送女儿到北山上学,途经郎回村时,车祸发生了。是县委工作队队员闻讯及时赶到现场,将丈夫和两个女儿送到北山卫生院抢救。丈夫和大女儿伤势较轻,最严重的是9岁的小女儿,整个脸部被车头水箱里滚沸的水烫伤,生命垂危。在这情势危急的关头,方平呼叫县人民医院派救护车直送县人民医院抢救。但因医院抢救条件有限,眼看脱水严重、生命危急,方平当即又联系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开通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并连夜陪护着将小女儿送往温州第一医院抢救。”

“幸亏抢救及时,小女儿慢慢脱离了生命危险。当时一家四口,三人躺在病床上,同时又要支出大笔的医药费,这重担压得我一个人喘不过气来。正在犯愁时,方平发动大家募捐,又将募集到的2080元,送到了我的手里……”

陈水翠一边用手擦着眼角的泪水,一边激动地说:“真是雪中送炭呀!我这辈子都要记住他们的恩情,记住2080元这个数字,所以才萌生了要给县委写感谢信的念头,真心要感激他们!”

陈水翠接着说:“小女儿虽然痊愈出院了,可脸已破相,但坚强的她不愿留级,坚持要求在原班级上课,好心的班主任收留了她,对她特别疼爱,常挤时间给她补课,让她能跟上课程。后来,学校毕业了,工作队里的黄光荣帮小女儿找了个临时工。待家庭条件稍好点了,小女儿也19岁了,2000年左右,方平介绍他的同学、杭州浙一医整容科医生给我,带小女儿去杭州做了整容手术,手术很成功,好心的医生将做整容手术大针的收费标准按小针来收,光这一项就为我节省了好几千元。再后来,小女儿出国去了西班牙,有一次由于过度劳累,她病倒了住院,我又托方平在西班牙马德里老外银行上班的女儿,到医院看望探视我女儿,直到将女儿转院治愈为止……现在,小女儿同在西班牙的东阳小伙子相遇相知相爱,结为夫妻生育了三个儿子,开了一家酒吧,生意很好……”

听着听着,我也被感动了。停下笔记,我转身对方平赞叹道:“看来您是把好人好事做到底,这30多年来,你们像亲人一样,一直照顾关爱着这位小女孩。她遇到车祸是不幸的,但能遇上你们这些好心人,她又是幸运的。”

“是的呀。”身旁的方平接口说,“救护人家,会结下亲情,从此就会像亲戚一样相处了。类似这样的,我还有一户人家,叶呈庆、王春莲夫妇,是三溪口街道国垟村人。当年他们家大女儿身患罕见疾病需要手术但缺医疗费,我们发动社会捐款,此后也成为了亲家一般相互走动……”

“噢!”对这一新线索,我极感兴趣,又缠着方平再次帮忙联系到这户人家,让我上门做个采访。

两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迎接了我们,一位84岁,另一位75岁,得知我们的来意,俩位老人竞相打开话匣子。

王春莲先回忆说:“1989年7月份,20岁的大女儿去江里游泳回来感到身体不适,刚开始以为是中暑了,可总是治不好。后来到杭州省医院一检查,确诊为罕见病,属于全省第三例。为了医治,我已回村向亲戚朋友三次借款,医生说必须手术,但手术费需要自筹一万元。大女儿说,妈妈你回家把房子卖了给我治病吧,我治好后会赚钱重新盖回房子的。看到大女儿求生欲望这么大,就决定第四次回村卖房救女。”

“那天,我坐在客车上,从杭州林武门开往青田的路上,我一想起这伤心事,忍不住偷偷地抽泣起来。这时从后排来了一位男士,他开口问我:‘同志,你是那里人呀?为什么这么伤心哭泣?’我就把遇到的事跟他讲了。他听了后,沉思考虑了一下,给了我一个地址,嘱咐我第二天拿着医疗证明资料到他办公室找他,他想办法去找县直各有关部门联系救助。”

叶呈庆接口道:“当时义捐得到社会各界好心人的支持,很快募集到九千多元,我就急匆匆地交给了杭州省医院,可这时大女儿已经肝腹水很严重,肚子鼓鼓的,病情极速恶化,最后经抢救无效还是去世了。这真如晴天霹雳,一家人沉浸在悲痛之中。后来,想到老家青田社会各界还在义捐之中,就急忙打电话告知方平副校长,让他通知各单位停止义捐。这时后续已经募集到二、三万元了,后来听说这笔款有的退还给义捐者,有的转给更需要的求助者。”

王春莲说:“第四次回来筹集的是义款,幸亏遇上好心的方平帮忙筹集,否则,当时回村已将房子卖了,在城郊区石臼中学读书的儿子也要辍学在家了……”

一说到儿子,两位老人欣慰地说:“儿子经历了家里的变故,人也懂事了,读书很用功,高中考中专以全县第三名的成绩考上浙江财政学校,1993年毕业分配到县里工作。现在,孙子以637的高考高分考取云南大学计算机信息学院就读……”

釆访至此,我大为感慨,脑海里一下子蹦出“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这一浙西南革命精神来,其中“植根人民”这一句话,正好诠释了方平的两则善举,不由得对他肃然起敬起来……

2023-11-24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406370.html 1 3 三十三年后的回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