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邹 俊 通讯员 林祖磊) “过去一到下雨天,水窖里的水就浑浊不清,还好有你们帮忙,村级供水站建好了,我们平时洗菜烧饭的用水不发愁了,真好。”近日,在海溪乡龙须村村口,村民张大婶迎面碰上冒雨入村“回访”的县委巡察组成员,热情地与他们分享村级供水站投入使用的好消息。
张大婶口中的“水窖”是老式“雨水井”,不久前还是村民日常生活用水的重要取水地。2022年11月,县委第五巡察组进驻海溪乡,对乡党委及其下辖行政村延伸开展政治巡察。然而进驻不久,巡察组就发现了一件“怪事”。
“村民老是拿着水桶走来走去,好像是去水井打水,难道他们家里没有通自来水吗?”在巡察周例会上,组员无意间的一番话引起了组长的注意。按理说,村民家中都通了自来水,应该能满足日常用水需求,为什么他们还要费力拎着水桶去打水呢?为摸清“怪事”背后成因,巡察组组长郭晓毅决定带着成员到村民家里了解情况。
“因为村里隔三差五总是停水,我们只能去水窖打水吃。”谈及打水这事儿,村民张大婶抱怨道,尽管通了自来水,但是“用水难”情况依然存在。
对此,巡察组马不停蹄找到相关乡领导干部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海溪是高山盆地,水资源比较贫乏。今年恰好碰上少雨干旱,所以经常停水。”对于缺水问题,乡领导干部也十分无奈,坦言受客观因素制约,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难”问题。
“我们理解确实存在很多客观障碍,但是作为党员干部,不能遇到困难就绕道走,置老百姓的呼声不顾。”郭晓毅情理结合地劝导责任领导干部克服畏难情绪,主动担当作为。
为尽快补齐供水短板,巡察组将“用水难”情况反馈至乡党委,督促其制定整改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细化责任分工,明确有力举措。与此同时,巡察组主动与乡纪委监察办开展“巡纪”联动,一边紧盯整改方案各个环节持续跟进监督,坚决防范整改过程中出现敷衍塞责、弄虚作假等问题;一边紧盯民生民需继续发挥“前哨”作用,逐户走访收集更多的村民建议,为反馈问题整改取得实效汇聚合力。
在巡察监督推动下,海溪乡将完善供水基础设施作为2023年度重要民生实事,与毗邻乡镇加强沟通协作,深化片区水资源统筹,通过延伸中心镇集中供水管道为村民设立临时供水保障点,有效缓解极端天气“用水难”问题。另外,该乡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加快实施乡级饮用水集中供水设施提升项目、村级自来水改造提升项目等多个民生项目。目前,该乡龙须村、黄畈村、余山村、西园村等村级供水站均已投入使用。
“巡察监督之下,‘安心水’流入了乡村,也‘流淌’到群众心间。今后,我们还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巡察为民、巡察惠民,持续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问题,真正‘巡’出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县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