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孙云弋) 日前,2023年第二场“六比六看、共富赶考”村社擂台赛举行,来自全县20个村社党组织负责人同台竞技。县委书记林霞作点评发言,县领导潘伟、郑家彪、陈铭、童森军等在现场观看比拼。
比拼过程中,北山镇箬坑村、巨浦乡巨浦村、季宅乡黄放口村、油竹街道芝竹社区、鹤城街道西门社区等20个村社的党组织负责人依次上台,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真实情况和疑难困惑,摆地方亮点、谈经验体会、话工作思路。讲述过程中,许多村社党组织负责人平实的话语和生动的例子,都引发了台下的观众共鸣,获得了大家的掌声。
林霞在点评时说,听完20位村社党组织负责人的比拼,留下了五点深刻印象:一是资源转化有亮点,有的村社盘活了闲置资源,把资源变资金、风景变钱景。二是创新思路有想法,有的村社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村庄发展内生动力从无到有、从弱变强。三是克难攻坚有办法,有的村社干部发挥“头雁效应”引领作用,不断开创出村庄发展的新局面。四是和谐善治有实招,有的村社做细做实治理文章,基层基础不断稳固。五是服务发展有担当,有的村社旗帜鲜明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项目建设一线作为第一考场,向我们展示了村社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林霞指出,接下去,大家要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到明年工作谋划和落实上。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距离习近平总书记上一次调研青田的20周年。村社作为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必须时刻紧跟步伐、具体落实。如何做好落实?林霞用五个字与大家分享。第一个字是“扛”。要扛好政治的大旗。村社书记首先是党员,要时刻想着,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对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一定要头脑清醒、态度明确。要始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学深悟透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浦江经验”重要批示精神,融入到工作实践中,始终与上级党组织保持同心同向。要扛好发展的大旗。敢于大胆去想、勇于探索、敢于创造,坚持人民至上,树牢“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供给什么”理念,多想为民解难题的办法,多练为民办实事的本领。第二个字是“富”。要强产业,村社干部要带头跑市场、懂行情、学技术,通过谋划产业链条、招引龙头项目,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把人气聚起来、让村子富起来。要强运营,借助强村公司运营模式重塑的契机,立足山、水、田、林等自然资源,做好闲置农房、闲置厂房等社会资产流转,谋划好村社出圈引爆点。要强带动,聚焦低收入家庭和困难人群,实施低收入农户帮扶增收行动,完善多渠道筹资路径,扶持低收入农户参与到共富体项目中,带领困难群众致富。第三个字是“美”。要由“一处美”向“全村美”转变,拉高环境洁美标准,突出规划先行,坚持大担当、大格局、大魄力,着眼长远,超前谋划,把“小盆景”变成“大风景”。要以庭院“小美”实现乡村“大美”,坚持建设“花园庭院”的初衷,让老百姓在思想上从被动的“何为美”转变为主动的“我要美”,从而汇聚成村庄的“全域之美”。要以“乡风之美”带动“文明之美”,各个村社要把持续深化乡风文明作为探索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良好的村风、家风、民风起到和美乡村建设的正向激励作用。第四个字是“和”。要抓好信访维稳,村社书记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紧盯舆情、民生等领域,及早、主动、耐心、彻底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