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身居浙南山隅,因侨而兴。
古蔺,藏踞川南深林,以酒闻名。
2021年6月,新一轮东西部协作拉开帷幕,浙江省青田县与四川省古蔺县成功缔结东西部协作关系。这两个同位于北纬28度的中国小城,虽相隔1800公里,却跨越山海江川的阻隔,共筑千里同盟的情谊,书写东西协作的注脚,携手在共富中国的和美答卷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望三年帮扶历程,青蔺双方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东西部协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及浙川两省关于东西部协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创新协作方式、用好帮扶资源、强化跟踪服务,圆满完成产业协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帮扶、文化交流、援派铁军等领域的各项任务,让蔺州大地开满“共富繁花”。
产业帮扶 打造发展强劲引擎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从古蔺县城出发,沿着蔺州大道向西蜿蜒22公里,就到了德耀镇凤凰村——万亩稻鱼共生示范项目“落户”的地方。湛蓝的天空映衬着绵延翠绿、巍峨耸立的大山,田间道上,村民们正齐聚一堂共同“拆封”远道而来的礼物。随着一张大网从鱼箱中升起,数百条橙黑混杂的肥美鲜鱼在阳光下现了“真身”,工作人员们将3000斤青田田鱼一筐筐地从货车顶部卸下,按照名单依次发放给前来领取的村民。
“我家有6亩地入选了万亩稻鱼共生示范项目,今天在这里领了90斤鱼苗,有浙江青田的技术指导,我对这个产业很有信心。”忙碌在领鱼人群中的凤凰村8组农户祝兴德说,稻鱼共生已成为他主要发展的产业,同时也成为全村70户养殖户的“致富锦鲤”。
产业好不好,得看钱袋子“鼓不鼓”。德耀镇组宣委员谭文雯表示,青田田鱼“西游”到古蔺后,园区的农户也多了几本增收账:“之前稻谷只能卖2.2元一斤,现在通过稻鱼共生工程提升后,平均价格能卖到3.4元一斤,按照亩产千斤,预计每亩收入3000余元。此外,一亩稻田还可以收获100至150斤成鱼。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算,每斤稻花鱼卖40元,预计可增加收入4000元至6000元。”
稻田生态标准化改造、智慧农业系统升级、引进种养模式和技术专家……凝聚青田经验、青田模式的稻鱼共生系统,在古蔺再造了山水相依、田水相嵌、鱼水相生的生态价值实现样本,也成为了青田与古蔺东西部产业协作的典型示范。
结对帮扶以来,青田结合古蔺“生态立县、酒业强县、农旅富民”发展战略,共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29个,投入东西部协作项目资金1.17亿元:建成东新镇呐喊村猕猴桃产业综合体分拣中心,补全产业链,解决农户分拣难、储存难等问题;建成德耀镇凤凰村稻田养鱼示范基地,成立稻鱼共生工坊,推动“稻鱼共生”种养模式在古蔺生根落地,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共建冷链物流园基地,补全冷链物流短板……三年来,青田真金白银投、真情实意帮、真抓实干扶,让一个个项目拔地而起,一批批产业加快成势,一项项实事惠及百姓,高质量推动东西部协作走深走实。
援派铁军 搭建人才交流桥梁
以爱之名,点亮心灯。2023年5月23日,在古蔺县第四小学操场上,一袋袋贴有学生姓名的微心愿礼包正在“派送中”。这些微心愿礼包中不仅有钢笔、水彩笔、削笔刀等学习用品,还有款式各样、种类繁多的体育用具和课外书籍。
“我之前在小纸条上写上了我梦寐以求的篮球和水彩笔,今天我终于得到了它们。”古蔺县第四小学学生王逸轩说,之前他用的都是9色、12色的水彩笔,这次收到了18色的,既意外又开心,立刻就想用它画一幅画。而学生方佳乐发现,她收到的礼物比自己写的还多了一些。“我在纸条上写想要课外书和笔袋,今天在拿到礼物的时候发现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盒水彩笔,特别感谢青田的叔叔阿姨。”
自青田与古蔺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两县立足教育领
域,展开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交流:教育人才交流。前后共有9名青田教师前往古蔺挂职,19名古蔺教师到青田交流学习,推进蓝鹰工程 ,90名古蔺职高学生到青田学习、实习;捐赠教育设备。爱心企业意尔康捐赠16万元支持古蔺各小学增设书柜,浙江巾帼服饰有限公司提供价值15万元的加绒校服,为古蔺县近400名学生们送去温暖;设置爱心图书室,放入3000余册、价值7万元的新书籍,同时兼顾图书室的整体环境改造提升;开设多样课程。首次将“竖笛”引入古蔺音乐课堂……在青田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协作的萌芽在古蔺“多点开花”。
援教益智,送医护康。2023年4月5日深夜,在古蔺县人民医院消化内镜室接到了一位特殊的患者,该患者食管横叉鱼刺4天之久,已造成食道穿孔和肉体溃烂。由于情况危急,青田东西部协作挂职医生林春光不顾医疗设备落后、患者年事较高等风险因素,毅然选择为其开展手术,顺利取出长达3厘米的鱼刺,为在场医生做了技术指导和良好示范。
三年来,诸如此类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右小腿背侧化脓性感染的张大伯、受糖尿病困扰多年的小杨、鱼刺横叉食管导致穿孔的刘阿姨、右臂软组织擦伤的小金……在青田东西部协作医疗组的救助和帮扶下,数万名古蔺人重获健康、重拾信心,开启了崭新的“人生篇章”。
除了人才交流外,两地还注重尖端技术、药品资源等领域的医疗协作。2021年6月以来,青田已累计向古蔺输入三项医疗技术,成功帮助古蔺县中医医院打造成市级重点中医专科;帮扶开展内镜微创治疗术,其中早癌粘膜剥离术和食管支架植入术,填补了科室微创治疗空白;浙江省创面修复与转化应用联盟中心免费捐赠医疗物资救治古蔺患者……两地的医疗协作逐渐由“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持续、优质、方便、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雏形渐显。
截至目前,在两地干部的牵线搭桥下,青田与古蔺在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频繁联系、深入合作,推动党政干部、专技人才5112余人次互派挂职、定向培训、学习交流,完成乡镇、医院、学校、村企、社会组织结对27对,形成“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作风互鉴”良好氛围,架起了在教育协作、医疗协作、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友谊桥梁。
消费帮扶 擘画绚丽经济蓝图
消费帮扶是推动农副产品新鲜、快捷地对接消费市场,“立竿见影”实现效益的有效举措,也是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三年来,青田与古蔺在消费领域开展深度协作,擘画了繁荣绚丽的经济蓝图。
2023年4月11日,位于新大街的东西部协作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正式开馆,香辣可口的萝卜干、清甜解渴的赶黄草饮品、品类多样的腊制品等来自泸州市古蔺县的20多种农特产品亮相,备受市民青睐。
“展销中心在我们青田的黄金位置,日常客流量是有保障的。华侨回来探亲、旅游在浙江润泽酒店入住、用餐的居多,他们采购这些产品后,带到世界各国家去,我们也无形中把古蔺的产品销往了欧洲。另外,我们会组织销售人员进企业、进单位做一些团购、集体采购,打开青田的市场。”青田瑞侨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乐海峰表示。
青蔺两地自缔结东西部协作关系后,致力于多举措促进消费、提振经济:互设农产品展销平台。在青田县落地青田·古蔺东西部协作消费帮扶馆及特色酱酒展销中心,在古蔺建成侨乡进口商品店,实现“洋货进川”。在侨乡农品城开设消费帮扶专区,精选古蔺麻辣鸡、赶黄草等30多种特色农产品入驻,累计销售古蔺农特产品1.28亿元。推动古蔺农产品进商超、进机关、进食堂,帮助销售农特产品4800余万元;举办特色产品推介会。通过青田侨博会、农博会等平台展销古蔺特色农产品;举办“首届蔺州年货节暨特色产品推介会”,在第10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开设古蔺农特产品专馆展销古蔺农特产品,全方位、立体式推介古蔺农特产品;精心组织开展2023年浙商泸州“南翼”行暨招商引资推介活动,推动43家浙商促进会成员单位与古蔺签约项目6个、总投资130余亿元。
劳务协作 托起群众稳稳幸福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系着经济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
2023年7月7日,在古蔺县金兰广场上,一场青田·古蔺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正在如火如荼举行中。浙江青山钢铁有限公司招聘摊位前,一名年轻小伙拿着毕业文凭正在向招聘人员询问岗位情况。他叫陈涛,今年26岁,是古蔺县椒园镇人,眼看着家中不少亲戚前往青田做起了生意,他也“坐不住了”,希望借助此次招聘会在青田找份工作。
由于学历问题,陈涛在就业市场上屡屡碰壁,但此次“不唯学历论”的招聘标准让他喜出望外。“虽然我只有大专学历,但在这次招聘会上,我感受到了青田企业的真诚和热情,目前已跟公司负责人对接好,准备下周一动身前往青田工作。”陈涛在现场说。
三年来,青田和古蔺积极在两地开展“西工东引”,组织春风行动等劳务协作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联合开展“直播带岗”网络招聘、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专题现场招聘、分社区定制化招聘等线上线下活动20余场,引导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8700余人,帮助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8万元以上;建立古蔺县浙川协作“丽蔺帮”医疗救助基金,丽水各级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款捐物累计1666.83万元……
一场跨越千里的东西部劳务协作,将四川与浙江紧紧联结在一起,让就业有“术”,致富有“路”,人民群众持续增收能力不断增强,绽放出劳务协作“幸福之花”。
山海同行,永不止步。一笔笔资金陆续投入,一项项产业合作深入推进、一批批劳务协作项目持续实施、一次次消费帮扶广泛开展、一张张百姓笑颜绽放开来……一路牵手走来,两地政府同心同向、共谋共建,各项合作多点开花、硕果累累,汇聚成了守望相助的“山海情”。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青田与古蔺将持续凝聚力量、勇攀高峰,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磅礴的力量,共同书写东西部协作壮美答卷。 张清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