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改造升级 延伸便民服务功能

我县首座“城市驿站”公厕亮相

□ 记者 叶佳霁 见习记者 潘伯丽

城市公厕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小公厕”连着“大民生”,也关系着城市的“大文明”。

从单一地解决人们的生理问题,到提供舒适安全的使用体验、尊重不同使用者的特殊需要,小小公厕中所包含的人文关怀,在细微之处提升着人们在青田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成为青田文明进步的缩影。

走进油竹街道小口村防洪堤的公园,远远就能看到一栋干净漂亮的双层玻璃房子,外立面大面积米白色搭配靠近地面的深灰色,如同一栋精致的小洋楼,让人眼前一亮。这是我县首个融入“城市驿站”概念的公厕。“外观很好看,不像传统的公共厕所。”家住附近的留女士说,之前来防洪堤散步的时候没有公厕很麻烦,这座公厕开放后,给周边居民带来了福音,再也不用烦恼“方便”的问题了。

公厕的内部设计上,也处处体现着功能齐全和服务温度。在第三卫生间和母婴室内,配置了成人和儿童坐便器、婴儿护理台和紧急呼叫按钮等设施,兼顾各类特殊人群的如厕需求。公厕入口安装的LED屏显示智能导厕系统,上面时间、温度、日历,以及当前如厕人数、厕位是否有空等厕内情况一目了然。“不仅颜值高,硬件还全,考虑到特殊人群的需求,非常人性化,而且保洁很及时,如厕的感觉很好。”多位使用过公厕的市民表示。

该公厕还设有驿站区,走上二楼,透过落地窗可以看到窗外的美景,有可供市民等待如厕之余休憩片刻的大平台。

“让公厕不仅仅是公厕,更要延伸公厕的便民服务功能。”县环境卫生管理处副主任兰伟东提起最初的建设想法,选择有条件的公厕,多元打造能提供综合公共配套服务的休闲之地,将原本的厕所功能融入驿站,就近为市民提供便民服务,满足市民喝水、休憩、充电等多样化需求。

让更多公厕从“将就”变成“讲究”,2023年起,我县针对油竹三角绿地、油竹户外体育公园、油竹小口村、油竹上村和鹤城街道平演村等道路周边没有公厕的地段新建了六座装配式公厕,改造提升城区内50余座公厕,新增冷热水、取纸机、烘手器、空气香氛等设施。截至目前,我县范围内共管辖75座公共厕所,已形成核心区域“五分钟如厕圈”规划。

“今年,我们将持续加密布点,继续在田步垟防洪堤新建一所装配式公厕,同时加快改造老旧公厕,对龙津公园、新建岭和五十街等地的公厕进行装修改造升级,满足群众需求。”兰伟东表示。

2024-03-08 改造升级 延伸便民服务功能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435981.html 1 3 我县首座“城市驿站”公厕亮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