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展巾帼风采 注创新动能

科技特派员中的“她”力量

在全县科技领域中有这样一批女性,她们立足本职,争创一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展现女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的奋进姿态,将论文写在田野上,把技术送到农民家,努力将更多的“诗和远方”写在更广阔的田野间,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掀起巾帼示范引领的热潮。

童晓青:探索“1+N”循环生金模式

2023年是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二十周年,在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2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童晓青荣获了全省优秀特派员称号,是青田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女科技特派员。

自2019年11月赴祯旺乡担任科技特派员以来,童晓青在祯旺不断推动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通过实际走访基地,多次邀请省内相关知名专家现场交流和指导,引进优良甘蔗品种4种,推广新技术2项。开展师徒帮带机制,通过“点单式”培训指导,培养种植技术带头人8名,甘蔗产量从2019年的1.2万斤/亩提升至现在的近1.5万斤/亩,建立甘蔗种植示范基地120亩。同时通过改进红糖加工坊设备,陆续推出红糖糕等系列产品,“甘蔗+生态红糖工坊”的组合拳年产值可达到200万元,并且实现青田红糖的首次出海。

生产红糖的甘蔗渣也在她的手里摇身一变,变废为宝。她提出了以甘蔗渣作为基质种植食用菌,引进优良食用菌品种4种,建立食用菌与甘蔗更替轮作20亩示范园,帮助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形成了“种甘蔗、制红糖、产菌菇”1+N循环生金模式。

林燕:山区里的“金名片”

杨梅是青田的农业主导产业之一,而三溪口街道自改制之后成为了青田县杨梅种植规模最大的乡镇(街道)。自2020年被派驻三溪口街道以来,林燕经过多方实地调研,立足产业实际,认为要进一步提升杨梅种植生产技术及产品品质,开展绿色食品认定,积极对接国家政策导向不断开拓市场,切实帮助农户们增收致富。

林燕根据绿色食品系列标准,从产地环境改造开始到产业运输销售,形成了全过程、全链条的综合绿色防控标准化提升方案。制定了《青田杨梅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多次开展杨梅精品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杨梅生产安全用药、杨梅绿色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等,覆盖120余家杨梅经营主体。同时,为方便农民在生产中快速参照适用,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杨梅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图,有效提高了本地杨梅绿生产水平和产品品质。

通过制定青田杨梅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地方标准,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应的双重价值。2020年青田杨梅仅有4家主体获得绿色食品认定,自项目开展以来,共帮助57家主体开展了绿色食品认定,目前已有34家获证,另有23家主体的申报材料已通过省级专业机构初审,目前正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终审,绿色食品个数增幅达750%。此外,绿色食品杨梅销售单价至少提高2元/斤,大棚精品杨梅售价多数可达200元/公斤,露地精品杨梅售价多数可达40元/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陈琳:“农业之翼”助力乡村振兴

养蜂业不与种植业争土地,也不与养殖业争饲料,具有无污染、投资小、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蜜蜂带来了的巨大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被称作“农作物的月下老人”和“农业之翼”。

2020年,陈琳成为了派驻青田的科技特派员,接到任命后她迅速投身工作,三年来除产假时期,坚持每月赴乡镇、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指导,共示范推广蜂群600余群,建立示范基地1个,示范蜂场安装监控设备3套,提高财产安全性,为乡镇成功争取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米粉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争取资金80万元。组织蜂农外出参观学习2次,技术集中培训4次。

为了提升蜂蜜的附加值,在一众蜂蜜市场中“突出重围”,为乡镇蜂产业设计一款既具有青田特色也包含人性化设计的蜂蜜条装便携包装,通过与青田咖啡文化相结合,用健康绿色的蜂蜜替代白糖,增加咖啡的口感层次,深受消费者喜爱,进一步打开了蜂蜜销售市场,助力农业产品品牌的打造。

陈柔妤 邹婷婷

2024-03-11 展巾帼风采 注创新动能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436555.html 1 3 科技特派员中的“她”力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