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季慧芷) 近日,在巨浦乡下湾村绿道旁的田地里,村民张宗洪正挥舞着锄头挖坑,邻里帮忙着往坑里撒入玉米种,村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干着农活,将耕地恢复以往的生机与色彩。
“这块地今年复垦还给我们村,我现在往地里种些蔬菜。”张宗洪觉得从田里回家只花5分钟,种点蔬菜很方便。
据了解,此次复垦的耕地原先被对岸的小溪水利水电站建设占用,河道堤岸完工后,便将耕地复垦还给村民。不到4亩的耕地被分成了30户,村民们积极参与复耕工作,焕发“沉睡”土地新机。
连日来,在巨浦乡坑下村的山头上,有一台挖掘机正在对一块荒地进行复垦整理。经过清表去杂、土壤翻新,昔日杂草众生的荒地已被整理成平整干净的耕地,邱瑞灵正在将一棵棵杨梅苗栽种到土里,这也意味着这座荒山即将重获“新生”。
“我这几天都在基地种植杨梅苗,这一批杨梅苗带土球的,种下去存活概率会更高。我的杨梅苗都已经种好了,现在帮大家一起种。”坑下村村民邱瑞灵说,自家分到约20多亩地,可以种500多棵杨梅树。
自2021年全县垦造耕地整改后,巨浦乡坑下村茶圩自然村的300亩山地得以重新利用。坑下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春民带领茶圩自然村18户村民试种2000余棵杨梅树,希望建成巨浦乡最大的高山杨梅基地。他利用高山林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物候期较迟的特点发展晚熟杨梅,赚取杨梅推迟到淡季上市的价格差。
“我在坑下村大田坪自然村和五六户村民一起种植杨梅,每家每户一年有十几万元收入,这让我们确实尝到了甜头。所以我才想带领茶圩自然村的村民种植高山杨梅,一起致富。”杨春民说,今年特地从台州挑选优质杨梅树种运回基地耕种。
由于杨梅树适应高山环境,树苗长势喜人、枝叶繁茂。如今杨梅基地已扩种至300亩,约6000棵。近年来,坑下村在农村致富带头人杨春民的带领下,全村依靠杨梅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显著,杨梅年产值约五六十万元。接下来,坑下村将不断提高杨梅种植水平,计划让强村公司对高山杨梅基地进行统一管理、销售,持续推动杨梅产业向“生态化、品牌化、规模化”转型。
“今年我们将加快培养高山杨梅的种植师傅和管理团队,继续扩大杨梅、稻鱼米、红茶、黄金豆腐等农业产业规模,大力支持茶圩300亩高山杨梅基地建设。”巨浦乡宣传委员王永胜表示,接下来还将对接“丽水山耕”“青田青”公共品牌,打响巨浦地域特色的“拳头农产品”金字招牌,大力促进农林产销“两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