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中学九年级 蒋心靠
箫鼓喧,人影参差,一盏盏百鸟灯齐欢舞。
——题记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历史上,无论是欧阳修的小令,还是辛弃疾的宋词,都向我们展现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凡,记忆深处,家乡那副淡旧了的画卷,渐渐铺展开来。
从我记事起,爷爷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忙活在灯上,他有一间屋子,放着的全是他宝贝的灯,碰一下还舍不得哩。那一柄柄百鸟灯是五彩斑斓,流光溢彩的,因为爷爷说“彩色才好看嘞,吉利着呢”。
走近一盏鸟灯细细观赏,雄赳赳、气昂昂的鸟灯的背后是一双苍老的手,一弯辛劳的背影,还有那双眼睛中透露出的认真与执着。我问爷爷为什么,爷爷想了想慢慢地说:“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到我这,还能丢了不成。”对啊,丢不得。
爷爷将我带到屋的一侧,是他制作鸟灯的地方,木板上放着竹子、切刀、尼龙布、塑料绳、胶水等。骨架已经做好了,要开始用皮纸糊面,虽薄如蝉翼,却坚韧异常。爷爷说:“用石磨磨成的浆啊,有着永不褪去的……诶,你们年轻人把这个叫什么来着……哦,对!粘性!没了工业胶水的味道,那拿着才安心,多学着点。”皮纸糊完后,他手提毛笔一笔一墨点染纸面,五彩斑斓的色彩在笔尖下显现出来,点上两点浓墨,那鸟灯便神采奕奕出现了。再插上一柄朱红的棍便完成了。
爷爷拿着灯跟我讲:“每到元宵节,街上全是人,花花绿绿的,最热闹的就是百鸟灯表演。”
爷爷这话不知道说了多少遍了。他是看着百鸟灯长大的,近几年山口发展得越来越好,城镇面貌也日新月异,唯一不变的就是这百鸟灯表演。他说每年元宵,海外游子看到百鸟灯的时候啊,就会感到家乡特有的亲切感和幸福感,同时也会增加海外华侨对咱们这些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那时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我的思绪随着爷爷的描述飘向元宵节。十里长街灯光辉煌,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声鼎沸。当喜庆的鼓点响起,舞者们踩着节拍上下舞动鸟灯。手中的鸟灯随着欢快的音乐自如地穿梭在“绿树丛”中,轻盈的翅膀随风舞动。众鸟此起彼伏,时飞时落。舞者舞步轻快,鸟灯高翔低掠,犹如条条五彩飞龙翻腾。最后,孔雀开屏大放异彩,博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
一柄柄百鸟灯,承载着一代代山口人的童年和青春,撑起着一代代山口人的记忆和乡情。人们在这里,守护着百鸟灯,守护着万水千山通向远方路,岁岁年年。
指导老师:周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