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晓蕾) 初夏时节,一年一度的杨梅季如期而至。近日,我县高品质大棚杨梅已进入采收期,其酸甜多汁的口感深受市场喜爱,还未上市就被抢订一空。
一大早,瓯南街道平风寨村春华家庭农场的大棚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紫黑色的东魁杨梅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诱人,采摘工人们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摘下乒乓球般大小的杨梅,轻轻放入竹筐之中。每一颗杨梅都承载着新鲜与喜悦,随着一篮篮果实被送出,大棚内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春华家庭农场负责人张春华正全神贯注地用专业仪器测量杨梅的甜度。仪器上显示的数字令他倍感欣慰,一年的辛勤付出终于得到了实打实的回报。“今天,我们农场已经成功采摘了百余斤杨梅。经过严格的检测,这些杨梅的糖度最高达15.5度,大小一致、品质优良。”张春华兴奋地说。
春华家庭农场占地面积300亩,内设有18个杨梅种植大棚,主要栽培东魁杨梅品种。多年来,农场始终深耕技术钻研与普及,成功实施了杨梅网室栽培、大棚设施种植等先进技术,从而显著延长了杨梅的采收期。今年,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农场更是勇于探索,率先引入了双膜大棚技术。此项技术通过双层薄膜的覆盖,极大地提升了杨梅生育期的有效积温能力,有效促使杨梅更早成熟,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杨梅的产量和品质。
据悉,这批杨梅是我县最早上市的大棚杨梅,售价为180元每斤。虽然价格高,但杨梅早在一个星期前就被预订一空,足见其受欢迎程度。这批抢“鲜”上市的杨梅不仅受到本地市民的喜爱,还将远销上海、杭州、温州、丽水等地。大棚杨梅的大量上市还需等到5月25日以后,届时市民将能品尝到更多美味的杨梅。
“双膜大棚技术的引进使得杨梅成熟期提前了10天以上。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县杨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县农业农村局农作物站站长邹秀琴表示,接下来,我县将积极推广这一技术,让更多的杨梅种植户受益,进一步促进杨梅产业的繁荣。
目前,我县共有大棚杨梅1250余亩。未来五年,我县还将重点发展设施避雨栽培技术,以降低雨水对果实的影响,提高果实质量。计划三年内发展1万亩设施杨梅,五年内发展2万亩设施杨梅,通过科技助力杨梅产业迭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