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5月份是田鱼鱼苗的孵化季节……”近日,在仁庄镇愚公农场冯垟村养殖基地,来自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练青平一边查看着圆筒内鱼苗的孵化情况,一边向记者介绍。眼前这些用铁皮围成的圆筒里面养殖着马口鱼、光唇鱼等鱼苗。
“这是陆基养殖系统,是近几年新引进的稻鱼共生的一个新模式。”练青平指着圆筒说,这种模式通过陆地人工养殖的形式,保证了本地品种鱼苗的成活率和纯净度,目前除了用于田鱼本地品种保全之外,还可养殖溪鱼等鱼苗。成活后,再投入到稻田里养殖,实现稻田鱼种多样化。
在练青平的帮助下,基地实现了马口鱼、关泉鱼、鳟鱼等多品种水产养殖。但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村里的农户们却吃尽了福寿螺的苦头。福寿螺作为外来物种,在国内基本没有天敌,它们会咬食稻叶,造成水稻减产。同时,福寿螺的大量繁殖会污染水源,导致农田生态平衡受损。
得知这一情况后,练青平与同行共同研究,以养殖基地里的20亩稻田为试验田,引进了日本品系中华鳖,形成“稻鱼鳖共生”模式。这一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福寿螺的危害,还增加了农户的收入,很快就在我县多地推广开来。
“练教授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经常来基地为我们提供帮助。”刘竹妹作为愚公农场冯垟村养殖基地的老员工,从第一天上班起就和练青平打交道。
自2013年5月,练青平被选派到仁庄镇担任科技特派员后,11年的时间里他把“如何发挥专长,更好地服务好渔民、服务好产业发展”作为自己的工作理念和目标,深入一线,指导田鱼、马口鱼、光唇鱼、中华鳖等养殖户科学养殖,提前做好病害防控,促进养殖户增产增收。
“像练教授一样的科技特派员经常过来,为我们养殖户提供建议,帮助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冠洪说。
在仁庄的11年间,练青平牵头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山区特色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研究与示范”等7项,引进养殖中华鳖、马口鱼、光唇鱼、澳洲龙虾等新品种,构建养殖新模式4个,平均每亩产值达到1.9万元,纯利润1.3万元,既发展了山区渔业,增加农民收入,保护了基本农田,改变稻鱼共生系统养鱼品种单一、养殖效益低下的现状,也带动300余户村民参与生产,增收总值超500万元。
“在仁庄的这十几年,早就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情,农民们致富增收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练青平表示,作为科技工作者,就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他希望通过个人的力量,为这片土地引进更多的新品种、新模式,带来更多的新变化,让这里的农民们钱袋子更饱满。
陈柔妤 杨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