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吕伟
人活在世上,借钱这事是免不了会搭上。我就碰上两桩这样的事,说来很郁闷,很闹心。
一桩事是,多年前一个常在一起玩的朋友向我借二十多万元做生意。我想也难得,他做正路生意,平时小酒吧也开得不错,就借吧。说好半年还的,结果两年多才催回来,利息什么的就全免了。后来,他搞演艺承包又言辞恳切地向我借十多万元。实在禁不住他的多次催借,还是给了他。此后,有关于他的各种坏消息不断传来,说是他亏损了千余万元。这点钱就这样打水漂了。这两次借钱期间,我与他的交流,以及老婆对我的埋怨就不要说了,对于工薪阶层而言,十多万元也不少,说来都是烦心事。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后,今年上半年,他又电话问我手头有钱吗,借他三千元救救急,只用一个星期,工资发了就还给我,强调了一通理由。我想钱包里这点钱都说没有,实在说不出口。但是,我还是认真地警告他说,钱可借给你,这是最后的信用了,不要把我对你的最后一点信任消耗光了。结果呢,他把我对他的所有信用都清零了。
第二桩事是,一个外地的朋友,严格地说是网上认识的朋友,没有见过面。十多年来,感觉聊得也比较投缘的。虽然近年来都没有联系,最近他开口向我借几万块钱救急,把信用卡的透支转一转。照理说,我应该信任他。况且,我这个人对于别人开口有求于我的,面子上总感觉不好拂别人之意。但是有了前面一些教训后,我真的很矛盾了。钱是一回事,伤感情是另一回事。我很迷茫,问了其他几个朋友,说要不要帮助她一下呢。他们给我的建议是,你连他见也没见过,情况一点也不了解,让我不要借了。于是,我也就没有借给他。
过些天后,我发现他的微信中有这么一些话:“为了点儿什么?把自尊都放下,我视自尊为生命一般,但是为了这点儿钱这两天真的受尽了苦楚,人们露出的嘴脸让我彻底参悟了,自己不努力出个样子来对不起疼爱我的人。”或许如同第一个朋友一样,我们之间的信任也消耗了。
福耀玻璃的董事长曹德旺说自己的家风是:不要把钱借给别人,也不借别人的钱。他曾经说过,“我不会借钱给你,但是你连饭都没得吃的时候,我会帮助你有饭吃。”我想这肯定是曹德旺先生在历经借钱一事后,深有感触的话语。“借钱”伤得是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伤得是给予信用的人。第一个朋友的事令我伤痛,第二个朋友的事也令我伤痛,伤痛在于或许真正该帮助的时候未能帮一把吧。
从今而后,我也向曹德旺先生学习“不要把钱借给别人,也不借别人的钱”,勉力去做到。谨记莎士比亚在剧中借一位父亲为子送行之际阐述了一段名言:不要把钱借给别人,借出去会使你没了钱也没了朋友;不要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钱来得不易而不再节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