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要闻

阜山乡:写好“古”字文章 探寻文旅融合新路径

□ 记者 张俊英 潘 攀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近年来,阜山乡依托本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资源整合,将部分村庄打造成集古韵与现代旅游于一体的新地标,让文化遗产“变身”文旅景点,探寻出文旅融合新路径。

6月23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老街汉服亲子活动在安店村举行,吸引了众多家庭倾情参与。现场,古韵建筑与身穿汉服的游客相映成趣,将人们瞬间带入了明清时期的繁华街市。

“这里的环境非常干净,建筑古色古香,很有韵味,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陈怡特意和家人身着汉服前来,希望让孩子在游玩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欣赏古街风貌,活动现场游客们还能参与写毛笔字、蹴鞠、投壶等传统游戏打卡集章,在浓厚的古风氛围中,享受亲子时光。

“今天我玩了很多游戏,全部打卡成功,还获得了小礼物。我觉得今天的活动非常有趣,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再来玩。”参加活动的严子涵兴奋道。

安店村位于阜山乡的中心地带,目前有古名宅、古祠堂等古建筑52处,文保单位5处,于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有着浓厚的明清建筑特色,是阜山乡写好“古”字文章的生动体现。

“安店老街是我们今天活动的主要场地,全长大约300米,是古官道所在地,去年刚刚完成整体修缮。”阜山乡宣传委员包珊珊表示,安店老街的修缮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旨在最大程度地保留传统文化遗产,她表示,只有保护好传统文化遗产,才有游传承和创新的可能。

无独有偶。在另一侧的陈宅村则有着古装艺术小镇的美誉。白墙黑瓦的古朴建筑,与古桥、古树、古道等共同构成了一幅秀美的乡村画卷。丰富的古迹资源更是为汉服爱好者提供了绝佳的拍摄背景,尽享穿越之旅的乐趣。

汉服爱好者陈红第一次来到陈宅村便被这里的古迹吸引,她表示在陈宅村拍摄更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感,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陈宅村人文底蕴深厚,古迹众多,被列入县级以上保护单位的古迹达16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省级保护单位6处,2019年被评为浙江省传统古村落。作为远近闻名的摄影文化村,陈宅村还成立艺术交流基地,形成摄影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安店村和陈宅村只是阜山乡开展“古”文化建设的缩影。一直以来,阜山乡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以安店村和陈宅村为核心,通过“流转”“征收”“保全”“修缮”四大策略,同时兼顾“新”“老”融合,不断提升古民居整体的环境品质,构建“文化名人+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阜山乡历史悠久,仅文保点位就有89处,占到了全县总体量的1/10。面对如此优质的文化资源,如何做好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包珊珊表示,未来,阜山乡将通过“三步走”策略深化文旅融合。一是建立明清打卡点,借国学热潮吸引年轻人前来游玩,以“流量”带“留量”;二是丰富明清主题的研学路线,将安店老街、迎龙书院等有历史价值的点位串点成线,吸引青少年传承传统文化,并开发有趣周边打造文化IP;三是与旅行社合作推出“千人阜山奇妙游”活动,串联当地3A级景区及历史老街等旅游资源,吸引更多外地游客体验阜山的独特魅力,旨在通过系列切实举措让阜山乡文物古迹焕发新的生命力。

2024-06-26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466841.html 1 3 阜山乡:写好“古”字文章 探寻文旅融合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