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用“志愿红”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我县深化“六联共建·两地双评”机制

□ 记者 邹 俊

在“七一”之际,触目而望,青田处处散发着文明的气息、幸福的味道。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这一切,离不开我县数千名在职在岗党员的辛勤付出。他们以服务群众为己任,以“绣花功夫”为标准,用汗水与行动绘就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底色。

爱心护理、暖心义诊、健康咨询、过期药品回收……近日,一抹抹熟悉的“志愿红”再次点亮了华侨广场。来自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志愿者穿上“红马甲”,79个志愿服务项目集中“出摊”,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和爱心。

党员集中服务只是我县深入实施“六联共建·两地双评”机制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县112家县直单位党组织与各大社区开展结对,6506名在职在岗党员向单位共建社区、居住地所在社区党组织报到亮相、认领服务、参与活动,接受共建社区和居住地社区党组织评议(简称“两地双评”),切实把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管理从“单位大院”向“基层一线”延伸,推动“群众点题、党员答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和城乡建设水平。

开展集中性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场次,下沉结对社区和居住地社区就近就便服务群众超10万人次……数字的背后,饱含全县广大党员志愿者对青田这座城市的挚爱,透露着县直单位党组织与城市共奋进的热忱,一抹抹“志愿红”为青田增添了一抹温暖的城市底色。

作为“华侨之乡”的青田,空巢老人和侨留守儿童较多。这“一老”和“一小”,一头连着老年人的生活,一头连着孩子们的欢笑。

为了更好地服务“一老一小”等特殊群体,2023年,我县深化“六联共建·两地双评”机制,以瓯南街道石门社区为试点,启动“红心点亮万家灯火”志愿微团队活动,按照“6+1+2”的模式,推进“两地”党员与空巢老人、侨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不断提升“一老一小”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张阿姨不仅帮助我解决了择校的问题,还给我买礼物,鼓励我好好学习,我很感激她!”江南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李佳琪(化名)说,她父母长期居住德国,如今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在石门社区。自从党员张玮与自己结对后,对她的生活和学习都非常关心,就像自己的“守护天使”。

伴随着试点工作的成功,我县还在17个社区全面推广该项活动,在更大范围内关爱“一老一小”。一年间,县委组织部联合月里湾、宝幢、塔下、芝竹等各大社区共举办关爱“一老一小”系列活动120场次,走访关爱“一老一小”14000余人次,使辖区里的空巢老人和侨留守儿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在岗党员的关心关爱。

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将继续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拓宽服务供给,推进“一老一小”服务提质增效,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努力形成具有侨乡标志性、青田辨识度的关爱“一老一小”服务“金名片”。

因“志”而行,因“愿”而动。随着“六联共建”的深入实施,我县党员志愿服务也日趋常态化,全县党员志愿服务队伍日益壮大,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从最基本的扶贫济困、义诊送药、治理环境,到热心参与社区建设、主动服务城市发展,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县经济商务局、侨联联合宝幢社区成立“钥匙帮”志愿服务队,定期安排志愿者入户服务社区老人;县残联、妇联、审计局等七家单位联合新建岭社区开展“手捧星星,‘童’享阳光”爱心项目,为“星星的孩子”提供全生涯服务、全方位关爱;青田传媒集团与石门社区共同开展的“红马甲妈妈”党建特色项目,用女性特有柔情温暖侨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县林业局、青田中学联合芝竹社区推出“芝味馒头”爱心加餐系列敬老共建服务,切实将温暖送到社区的每一户老人家中……如今,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志愿者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社会志愿者力量主动加入志愿服务事业,为青田这座城市增添着温暖的颜色、谱写着文明的乐章、迸发着强大的力量,为城市文明撑起了新高度、树起了新标杆。

2024-07-01 我县深化“六联共建·两地双评”机制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468026.html 1 3 用“志愿红”绘就城市温暖底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