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陈阳莹 王秀秀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2003年,浙江全面启动“八八战略”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其中一项便是积极实施“山海协作工程”。20多年来,瓯江之畔的青田与东海之滨的平湖深入贯彻落实该项工作部署,以山海协作战略为纽带,共同奏响这一首跨越时空的“山海协奏曲”。2020年,“平湖市与青田县‘飞地’抱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成功入选浙江省精准扶贫十大案例。次年,两地山海协作工程入选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首批试点。2022年,入选全省首批共同富裕最佳实践案例。
而在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青田—平湖立足“大人才观”的格局和视野,为勇当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先行者、谱写“山海协作”新篇章打基础、强支撑、创优势、赢未来,走出一条“人才山海共育、队伍山海共建、发展山海共赢”的融合贯通新路径。
共育人才 紧抓载体
两地人才各显身手
自2020年起,青田和平湖启动了年轻干部互派挂职模式,这成为区域协同发展的一项成功策略。年轻干部们互相派驻对方区域开展挂职锻炼,这不但丰富了他们的工作实践能力,而且增进了两地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两地部门和乡镇之间成立了山海协作工作专班,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模式,持续开展多维度的交流互动。
2020年,平湖选派5名骨伤科高级职称人才赴青田县中医医院进行轮转援建;2021年,又选派1名血透中心专家帮助青田县中医医院顺利完成首例血液透析,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突破;2024年,平湖3名医生赴青田县人民医院支援三乙创建工作……4年来,依托公济山海联盟协作载体,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多次派遣专家到青田县人民医院开展专家门诊,并开展多地域、多专业、多层次人才培训。结合协作资源,青田两大医院通过加强现有技术骨干人才的使用管理,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不断推动医院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
为保障义乌青田大厦飞楼项目,平湖市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参与指导项目建设,深度指导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安排等细节优化,为项目建设带来专业意见,助推项目实施,从而进一步推进青田华侨要素回流和侨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3年两地首次开展村干部互派挂职交流,青田组织5名村党支部书记到平湖挂职锻炼,学习先进村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层组织建设、推进中心工作、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先进做法,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头雁”引领力,赋能乡村振兴谱新篇。
共建队伍 借梯登高
联结同道山海并利
聚焦青田七大主导产业,坚持“培训促就业”工作导向,两地联合主办“青田·平湖数控车工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后在青田县东源镇和平湖技师学院开班,平湖技师学院组建了兼具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依托国家级公共实训基地优质教学资源,开展“量身定制”的培训,实现青田数控车工技能成长、技能增收、技能创业;两地合作成立平湖青田山海协作电子商务师实训基地,共同商定培训计划和教学内容,携手并进为两地培育更多高质量的劳动者。
青田通过与平湖积极组建跨地区教共体结对5所学校,依托“互联网+义务教育”,以优质均衡、共同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共同体学校优质均衡水平。经过跨地教育共体的结对帮扶,平湖的优质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构建等进一步影响了青田的学校,5所教共体学校纷纷将平湖优质学校的一些品牌项目引入青田,不断汲取优质校优秀团队的优质营养,生成教育实践智慧,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2022年,青田组织91名致富带头人参加第七期乡村振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前往平湖现场考察学习,着力培养一批觉悟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创业致富带头人,先行一步,深学一程,进一步发挥“领头雁”引领产业发展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3年,共开展同步课堂50节、网络研修50次、集体教研52次、线上拓展课程共享7门、教师交流/支教活动31人次、两地师徒结对教师63人、异地跟岗锻炼教师6人、名师工作室12个。截至目前,平湖向青田累计送教、培训1250人次,受益教师6000余人。
共赢发展 资源共享
协同成长山海相融
平湖和青田在自然禀赋、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方面各有千秋,区位优势互补性较强,也为两地深化合作内容、拓宽合作领域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天地。两地立足青田生态、石雕文化和华侨资源三大优势,建设青田—平湖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搭建优势资源和企业人才发展交流的广阔平台。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