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要闻

我县奋力绘就“朝夕美好”温暖画卷

□ 记者 陈柔妤 王晓蕾

见习记者 王艺霏

“麻奶奶,这是我们新开通的家护通,您的智能手表检测的数据,以后在这个程序上都能实时看见了……”日前,在鹤城街道春满园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为73岁的麻正珠奶奶佩戴智能手表,并耐心地向她展示如何操作。这款先进的智能手表具备实时监测多项体征数据的功能,这些数据不仅能够通过手机随时查看,还能同步更新至最新推出的“家护通”应用程序中。通过学习和掌握,老年人同样能够运用这些“高科技”工具,有效地检测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

“现在的技术真厉害,血压高低都能随时查看,而且在这个手机程序里,我需要什么服务,轻轻点一下,他们就可以收到帮我安排,服务很好。”73岁的麻正珠奶奶正拿着手机仔细了解“家护通”的各项功能。

我县是著名的侨乡,38.1万华侨遍布全球146个国家和地区,有大量“华侨在外、老人留守”的家庭。老龄化程度高、空巢老年人数量多等特征明显,对多样化、多元化养老需求更加突出。今年4月,我县以养老微改革为契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运用“互联网+”思维,迭代“侨乡养老管家”综合服务平台,创新“家护通”应用,推动“养老服务+监管+资源调度”“医、养、康、护”等业务一体化。通过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功能拓展,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和养老服务行为全流程智慧监管,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精准化、数字化水平,更好满足老年人的高质量养老服务需求。

“原来这些数据都分散在各个单位,现在通过‘家护通’应用,打通了各部门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集成,老年人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一站式点单服务。”县民政局老龄工作科科长陈媚介绍,“家护通”应用程序还对接县人民医院云上问诊系统,开发AR诊疗医生功能,帮助山区老人实现在家就诊。

据悉,“家护通”应用程序下设生活守护、安全守护、健康守护三大应用场景,并与县社保中心数据库对接,接入养老金待遇数据,实时了解老年人已经享受和应享受的福利政策,如养老金待遇、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信息等。截至目前,已采集老年人基本信息档案18594份,与“浙里康养”系统打通同步老年人自理能力数据3185条,同步养老服务补贴对象1424人。

“一老一小”是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守护的两端,牵动千家万户,关乎百姓生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也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出系统部署。

近年来,我县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创新“智慧+养老管家”线上和线下相融合模式,通过“集中式”“流动式”“点单式”等方式,着力打造“家门口幸福养老圈”,侨乡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推广“送餐、送智、送康、送护、入托、入照、入户”即“四送三入”的“原居养老”新模式,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养老需求。

接下来,我县将聚焦“老有颐养”,托起幸福“夕阳红”。全面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建立定期走访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大力推进幸福食堂、老年服务设施、老年服务队伍建设,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全方位多元化服务。聚焦“幼有善育”,用心呵护“朝阳美”。实施普惠托育服务扩容提质、降本增效行动,抓实抓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全面落实家、校、村三级联动监护责任,用好学校、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资源,深入开展课后辅导、生活关怀、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关爱服务活动,确保留守儿童活动有阵地、教育有质效、安全有保障。

2024-08-23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483317.html 1 3 我县奋力绘就“朝夕美好”温暖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