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 攀) 近日,在水南社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社区办公室装修工作。这里是社区办公室的闲置区域,改造后将划分为趣味科普站、绘本阅读区等适儿功能区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寓教于乐、安全舒适的成长环境。
“社区儿童友好点位将于明年2月初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能为辖区的孩子们提供玩耍、阅读的空间。”水南社区干部张凯然表示,除了社区办公室点位,他们还在小区、共建单位内建设了儿童友好空间,扩大惠及面。
随着“一老一小”工作深入开展,“一小”工作日益成为各地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点之一。为此,瓯南街道把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建全领域,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型空间建设,通过优化儿童公共活动空间和服务配套,不断提升辖区儿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石门社区太鹤大桥口袋公园,许多父母正带着小朋友在公园内游玩。小朋友们有的在滑滑梯,有的坐在秋千上“飞舞”,有的则是在公园中间的空地上尽情奔跑。太鹤大桥口袋公园在建设之初便充分利用了原有的绿化景观和闲置空地,通过精心设计,打造出了一个适合儿童玩耍、家长休闲的公共空间,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我也是第一次带小孩子来这边玩,这里的游乐设施对于小朋友来说是比较有趣的。”市民徐先生表示,在城市中能有一个让孩子们免费游玩的空间很难得。
近年来,瓯南街道从“1米高度”出发,不断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持续创新儿童服务形式,在整体规划发展中融入儿童元素,通过“儿童带动家庭”“家庭改变社区”的方式,打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儿童友好社区空间,目前已完成石门、水南、城南、湖口等社区的十余个儿童友好空间改造。
“瓯南街道在社区服务‘一老一小’方面组建了多元化的服务队伍,比如共建单位的志愿服务队、留守儿童的结对服务队、还有‘红马甲妈妈’等。”瓯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邹丽雅表示,接下来瓯南街道将总结提炼儿童友好工作的经验做法,推广到各村社,让村社真正成为儿童成长的快乐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