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科技赋能春耕 专家下乡送技

省专家团队把科研“种”在青田大地上

本报讯 (记者 陈柔妤) 近日,章旦乡的田间地头还笼罩着一层薄雾,县科技局联合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开展的2025年乡村振兴“科技助农增收送服务”活动就已经拉开了序幕。15名来自不同农业领域的专家组成的科技服务团队,带着最新的农业技术和优质种子,为当地农民送上了春耕“科技大餐”。

活动现场,临时搭建的8个专业咨询台前人头攒动。粮油组的展台上,整齐摆放着新研发的水稻品种样本;蔬菜组的专家正在演示新型育苗技术;水果林特组的展板前,几位果农认真地记录着杨梅栽培要点。此次“科技集市”,专家们不仅发放了百余包优质蔬菜种子,还带来了详细的技术手册和操作指南。

“‘浙茄1号’茄子新品种抗病性强,配合我们推荐的水肥一体化技术,预计能增产20%以上。”蔬菜专家王五宏一边讲解,一边向围观的农户展示新品种蔬菜的特点。他的讲解引起了村民们的浓厚兴趣,不少人掏出手机拍照记录。

“这些新品种抗病性强、产量高,加上专家指导的种植技术,今年收成肯定更好。”章旦村村民徐善彬领到种子后高兴地说。

活动创新开设“科技门诊”服务,专家们针对农户在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进行一对一解答。“我家地里的油菜最近出现了黄叶,您给看看是怎么回事?”来自章旦村的张大爷正向专家咨询。专家张鹏仔细询问了种植情况后,开出了“药方”:“这是典型的缺钾症状,建议使用含钾复合肥,同时要注意排水。”

随后,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察了毛豆种植基地和200亩油橄榄产业园。在油橄榄基地,专家们与企业技术人员就品种改良、雨季管理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交流。该企业负责人介绍,通过与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已成功培育出适应本地气候的“野蜂”系列品种,产品畅销长三角地区。

“我们从2009年起就开始与省农科院进行合作,在专家们的帮助下,我们培育出的‘野蜂’系列品种不仅气候适应能力强,而且出油率高,产品在长三角城市很受欢迎。”浙江绿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孟胜介绍。

在浙江省农科院科技新成果推广培训会上,专家团队还针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成果、杨梅高效栽培技术、食品营养与健康三项创新技术进行推荐。据了解,此次科技服务活动共发放技术手册200余份,通过技术指导、良种发放、产业对接等方式,为当地农民送上“科技大礼包”。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所长包崇来表示:“我们组织了包括育种、栽培、植保等领域的15名专家参加本次活动,就是要将最实用的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帮助农民实现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近年来,广大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通过基地示范带动、技术培训推动、利益捆绑联动等多种形式,促进我县农民致富、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各类科技开发项目830个,引进推广新技术1196项、新品种1783个,解决技术难题3248个,创办、领办、协办农业类企业56个,组建合作经济组织或专业协会186个,培训农民12.1万人次,安置劳动力就业3.96万人,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贡献。

下一步,县科技局将借助省农科院的人才、科研、技术的优势,用好用活科技特派员队伍,促进科技赋能农业产业,把更多科研“种”在青田的大地上,让成果“长”在青田的四季里,助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

2025-04-02 科技赋能春耕 专家下乡送技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40856.html 1 3 省专家团队把科研“种”在青田大地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