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综合新闻

生态司法全域行

我县华侨生态修复基金正式成立

本报讯 (记者 项沁豪) 近日,县人民法院在方山乡开展了一场“生态司法全域行”巡回审判,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博物馆门口悬挂起国徽,法官们现场审理了一起非法猎捕、出售陆生野生动物案件。庭审还邀请了县人大、侨联、方山乡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周边村民等30余人参与旁听。

现场,法官对一起非法猎捕、出售陆生野生动物案件进行审理。被告人陈某坐在被告席上,神情紧张又懊悔。原来,陈某为了谋取私利,故意在山上放置野猪夹,非法猎捕了野猪、小麂、果子狸等国家保护动物,并将其出售。这些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经过严谨的审理,法官当庭宣判,陈某因非法猎捕、出售陆生野生动物,被依法判处刑罚,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

参与旁听的方山乡村民表示,这种巡回审判让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律法规的威严和力量。庭审过程中法官清楚地解释每一条法律条文,村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庭审结束后,县人民法院联合县人大、侨联等单位,举办了“华侨生态修复基金”启动仪式。这笔基金由县人民法院和县侨联倡议发起,爱心华侨共同捐资,基金设立于县慈善总会,将专项用于我县的生态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农遗文化传承等工作。

在“华侨生态修复基金”支持下,一场别具意义的“稻鱼共生放鱼苗”活动于当日进行。各单位代表、侨胞代表与当地村民共同将鲜活的田鱼苗放入青翠稻田中,重现“鱼肥稻香”的千年农耕智慧。一尾尾鱼苗寄托游子牵挂,一株株秧苗连缀血脉乡愁,生动诠释了华侨群体“身在海外,根在青田”的浓浓乡情。

县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生态司法全域行”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巡回审判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此次启动的“华侨生态修复基金”,凝聚了全球华侨的爱心,将为法院的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有力支持。这是生态司法保护的一次创新尝试,希望能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025-04-28 生态司法全域行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46950.html 1 3 我县华侨生态修复基金正式成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