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酷暑难当,在这个季节里,如果稍不注意,很多人就容易发生中暑。高温天如何防中暑,健康度夏呢?听中医专家给你支招。
在县中医医院中医科,最近有不少市民因中暑问题前来就诊,患者群体涵盖户外工作者、老年人及儿童等易感人群。针对不同体质,医生辨证施治开出个性化“清暑方”。
“中医防暑讲究‘未病先防’,对于湿热体质者,常用清络饮、六一散、香薷饮等经典方剂清利湿热;若已出现轻微中暑症状,则可通过刮痧、针刺快速泄热。针对体虚人群,可采用白虎人参汤加减,在清暑的同时兼顾益气养阴。”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胡慧表示。
中医学认为,暑气太过,人体的发汗机制受到阻滞,机体平衡状态遭到破坏,体内大量余热蓄积,暑热疾病就会发生。在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种类型,严重时可出现发热、心慌,甚至是休克、多器官衰竭的严重后果。
如何有效防暑?胡慧开出“三字诀”:一是尽量避开高温时段作业,户外工作者可佩戴透气遮阳帽,做好防护措施;二是日常可饮用医院配制的乌梅汤、荷叶翠衣茶、薄荷银花饮等中药茶饮,清解暑热;三是随身携带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防暑药品,出现轻微不适可及时服用或涂抹人中、太阳穴等缓解症状。如果出现晕厥、大汗、大渴、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尽快将患者移至通风阴凉处并及时拨打120呼救。
此外,胡慧还特别提醒,防暑并非一味贪凉,空调温度不宜低于26℃,从高温环境进入室内后,切勿立即冲凉或大量饮用冷饮,以免寒邪闭表引发“阴暑”。舒旭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