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要闻

从“稻鱼共生”到“美食共富”

□ 记者 陈柔妤

在浙南群山环抱中,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核心保护区——方山乡龙现村,正上演一场由“净厨行动”引发的共富奇迹,通过食品安全治理与文旅融合的创新实践,书写了“农遗活态传承、乡村共同富裕”的鲜活样本。

“田鱼肥、稻米香,可乡亲们的钱袋子始终鼓不起来。”回忆起2017年前,农家乐老板麻海斌记忆犹新。尽管拥有“青田田鱼”国家地理标志和全球农遗光环,但粗放的经营模式让龙现村陷入“游客来了留不住、农产品卖不起价”的窘境。

转机始于2017年。怀揣乡愁的学子吴立群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首先着手改善环境卫生,提升整体形象。“村子就是我们的脸面!”他带领村民清垃圾、改民宿、修公厕,硬是将原本的旧村落变成了“一步一景”的网红村。游客多了,新问题却浮现:餐饮品质未能同步提升,影响了游客的回头率。

“要让客人吃得放心,先得把厨房晒在阳光下!”龙现村村委会副主任吴勇强的倡议得到响应。县市场监管干部们化身“新村民”,沉下身子,一场“净厨行动”悄然展开——“五净”标准(即场所净、设施净、工具净、食材净、人员净)纳入到《美食村约》,召开“净厨”行动宣传动员会,通过发布倡议书、签订承诺书、发放行动指南、逐条解说等方式,确保全村餐饮单位培训到位,实现“五净三清”要求“对接到户”。同时制定乡镇月督查、村委周巡查、商户日日查“三查”机制,帮扶餐饮商户建立净厨行动“三查”管理体系,结合“三查”结果及消费投诉等情况,对标“五净”标准对美食村商户开展星级评价。

当乡村淳朴的“烟火气”遇上现代食品安全的“铁律”,一场蜕变悄然发生,如今在龙现村“五净”已是农家乐的标配。“净厨”革命带来质变:龙现村餐饮收入同比增长50%,田鱼干等农副产品销售额更是暴涨100%,游客突破2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900万元。

智能技术一进来,村里的管理也跟上了新潮流。龙现村用 “物联网+净厨” 搭起了食品安全的新架子。“一店一码”数字化展示系统,为每家餐饮单位建立了包含证照信息、阳光厨房、食材溯源等六大维度的电子档案,让游客扫码即可“云监工”,村里餐饮纠纷率直降90%,游客复购率提升65%。

有了“干净、整洁、有序”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也就有了产业+融合的底气。县文广旅体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等部门联动推出“产研学”一体,让产业与文化教育深度交融。开发“鱼跃龙现”VR系统,让游客云端体验稻鱼共生系统奥秘;侨领投资打造“农遗研学营地”,年接待学生超万人次。开犁仪式、丰收活动等“稻鱼之恋”品牌活动精彩出圈,游客如潮,旅游收入突破百万元。

“守住农遗魂,用好‘净厨’招,土灶台也能烧出共富宴!”吴立群感慨道。如今,这个曾寂寂无闻的小山村,以安全消费为理念,通过一场轰轰烈烈的“净厨”行动的舌尖革命,已成为全国“农遗保护促共富”的标杆,其经验正在浙南百余个村落复制推广。

2025-08-15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70483.html 1 3 从“稻鱼共生”到“美食共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