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源镇中学九年级 洪露娜
窥得黎明
曾几有幸,窥得过黎明。
一直以来,多数青年人都钟爱流行乐,短视频软件上爆火的歌曲都成为他们歌单的囊中之物,包括我。可悲的是,口水歌只为了热度而创造,全无音乐的美。
直到我看见了一个综艺,每一期的内容,讲的都是中华民族之瑰宝。古筝、唢呐、笛、萨塔尔…一音一符,诉说中国的旋律,一旋一律,弘扬华夏的传奇。
未得黎明
出乎意料,又理所应当,我无法自拔地恋上了国乐。但,并不是万事都能顺意。如同水中月镜中花,这一切皆是我的幻想。
满怀着热忱学习,却落得个惨败的下场。听旁人演奏时是小桥流水,到了我这,那水要么是干涸了,曲不成调;要么是发大洪了,过犹不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面对前方数座大山,难道我只能心向往之而永不能至了吗?我—— 果然无法见到黎明吗?
将得黎明
如听仙乐耳暂明,一曲《水龙吟》,早已乱我心曲。
轻拨琴弦,悠扬的古筝声响起,漫长的前奏过去,隐有一声箫声,带着二胡入场,紧接着是琵琶和笛。台上的演奏者,或是悠然自得,或是淡然雅致,抑或自信洒脱。
倾耳细听,指尖点开凝固的沉默,传来夜枭的战鸣,扰乱了曾侯乙编钟的古乐。而那隐忍的越王献上自己的佩剑,告诉我们三千越甲可吞吴。浮华沧桑后,吉金内陈酿已成,却用云纹铜禁告诫国人,嗜酒易亡国。穿林打叶的伏羲琴,带来嵇康不传的《广陵散》。而曾婆娑起舞的伶人,那霓裳羽衣在石窟刻印成画。
那一刻,我涣然冰释。我想,我明白了。演奏,需切身地感受其感情,而非一味的模仿炫技。既已拨云见日,剩下便只是时间问题。了解作者生平、创作历程、与曲共情、注意要点与技巧…手磨出了一个又一个血泡,长出消不了的粗糙的厚茧。终日与琴相伴,与琴相生。由内而外,我与琴似是一体,我便是琴,琴亦是我。
我定能望见黎明。
终得黎明
“弦将手语弹鸣筝”,琴音泄出,幽韵流长,如高山,如流水,潺潺铮铮,汩汩韵味。似浑然天成,无有畔岸,世间再多烦恼,也在这幽琴中消逝。
诸多不易,已成过去,苏轼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我自如此。看,哪怕将颓之时,我亦见得黎明。
指导老师:王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