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歌 著
(上接12月8日四版)
庙祝为郝子侯准备床铺、被褥、衣服及其他生活用品,让他在岩洞里安顿下来,并在每天早晚时间把准备好的饭菜,装到蒲草袋里,系长绳子上,顺着悬崖放下供他食用。
碰上特殊天气,没香客,闲来无事,庙祝也独自到洞里来陪他聊天,将山外传来的新闻讲给他听。有关于国民党的,也有关于红军、游击队、地下党的,还有关于日本鬼子的。说到日本鬼子侵占国土,残害百姓,他们同仇敌忾,恨不能一起上战场。说到侵略者在哪受到抵抗与打击,说到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哪打了胜战,他们手舞足蹈,笑逐颜开。说到国难当头,骨肉同胞却自相残杀,他们深感痛心,眼里噙泪。
这种时候,郝子侯也会为自己眼下的尴尬处境,而伤心落泪。自己为了支持抗日,毅然从欧洲回国,如今却到处遭当局追捕,落得丧家犬般的境地。他痛心疾首,夜不能寐。他血脉喷张,恨不得立马奔赴抗战前线,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将七尺之躯直接奉献祖国。
经过十多天调养,郝子侯身体渐渐恢复。他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必须摆脱当前的困境,走出去,寻找到另一条道路。
他想起一个了不起的青田老乡。老乡叫郑秾,从小学过医,练过武,应征华工,到法国挖战壕,又转道苏联与胞弟一起学做皮鞋。在苏期间,接受革命思想,回家乡组织红军游击小队,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一团。之后又赴金华与衢州,以青田移民集聚地——兰溪县孟湖乡包郎殿村为中心,在兰溪、龙游、汤溪、寿昌一带,开辟武装革命根据地,开展农民革命运动。在两年多时间里,以行医和教拳术为掩护,拉起数千人的队伍,自任师长,举起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的旗帜。
尽管内部出了叛徒,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遭遇狂风暴雨,队伍被瓦解,他本人被捕就义,但郑秾师长的英雄形象,却像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似的,一直矗立在他心里。并且,他一直相信,一面红十三军第二师的旗帜倒下了,会有更多的新旗帜举起来。一支队伍瓦解了,会有更多的新队伍凝聚起来。一个老乡牺牲了,会有更多的老乡站出来。
想到这里,郝子候内心里敞亮起来,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他要逃离丽属地区去金华,踩着老乡郑师长的足迹,去继承他未尽的事业。他向庙祝谈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带着庙祝为他准备的盘缠,离开观音岩,沿双坑、大树岭、西山基等村庄边沿,迂回前行。
傍晚时分,郝子侯到了淤头乡的外方岭村。
壮丁教练陈小诚,真的能像孙猴子那样,会七十二变,有上天入地的本领,逃脱得了遂松龙三县在边界地带布下的天罗地网?或者已在原始森林里喂了野兽,就此人间蒸发?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长驻石练镇的国军某团得到情报,说观音岩庙里的庙祝,近来对剿共、清乡活动特别关心,有窝藏赤匪嫌疑。团部分析认为,庙祝窝藏的赤匪,八成就是陈小诚。当局煞费苦心,追捕多时的壮丁教练员,极有可能就隐藏在观音岩一带。在团部敦促指导下,淤头、柳村和石练等两乡一镇清乡善后委员会,在郝子侯离开观音岩的同一天,联合召开“迎乡勇”大会,就清剿红军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全体保甲长和剿共义勇队员参加会议。
淤头乡第七保保长张炳海,和周禀赋等几名剿共义勇队员,参加了迎乡勇大会之后,来到外方岭的周禀赋家里,共同研究部署责任区内的清剿工作。周禀赋交代老婆,为大伙准备晚饭。
见周家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刚到村旁的郝子侯,进村想买点吃的,或讨口热水喝。他担心吓着了淳朴的山农,便将随身携带的两支毛瑟,藏到周家门前柴禾堆里,赤手空拳径直走进屋里。
穿过中堂,来到灶台间,围着桌子商量事情的人,条件反射地冲着他过来,堵住他,将他围在中央。他撞到了人家枪口上。
张炳海问他,哪来的,来这做什么?
知道遇到了麻烦,他略一思索回答,我是国军挑夫,吃不了苦,偷溜出来,路过这里讨口水喝。
良民证呢?听是外地口音,张炳海疑心更重。
没,不,良民证有的。郝子侯迟疑着补充道。只是没带身上,被扣在了国军团部。
好啊,没良民证,一定是红军。善于观言观察色的张炳海,喜不自禁。兄弟们,立功的机会来了!快,抓起来!
大伙蜂拥而上。
凭实力,几个小毛贼,根本不是郝子侯的对手,他稍一使劲,跟前五人笃定齐刷刷倒地。
可有两名剿共义勇队员,死死抱住他两条腿,将各自身体挂他双腿上,使他一时无法甩开。在这节骨眼上,东家周禀赋,从门后刀架里,抽出一把大柴刀,铆足劲,用刀背朝胳膊和双腿,一顿猛砍。
郝子侯四肢一软,无力反抗,被捆得结结实实,绑到房柱子上。
看到对方在被抓捕过程中,表现出非凡身手,张炳海断定,眼前这位主动撞上枪口的赤匪,八成就是他们日思夜盼,想抓而又老抓不到的通缉犯——单颗脑袋值两百大洋的,王村口区署壮丁教练员陈小诚!他心里乐开了花。
简单吃过晚饭,邀功受赏心切的保甲长张炳海,决定连夜将他押往石练镇,交到国军团部。
久闻陈小诚武功高强,为防止路上发生意外,他还另请了内方岭村的甲长周久品,和剿共义勇队员周久彬等人,一起参与押解。
郝子侯已被捆得像遂昌长粽,还要一再捆上绳子,引出绳子的一端,由身材魁梧蛮劲十足的周禀赋,牵牛似的牵着。其他人举着火把,带着长矛与土铳,前呼后拥作照应。两百大洋一颗脑袋,足以让人为之兴奋。
落到这帮东西手里,郝子侯不免后悔,传说中,人们把他尊为大英雄,眼下却被这么一帮小毛贼,像牵狗似的牵着走,他着实不甘心!
队伍到了外方岭的“饭甑岩”路段,这里道路狭窄,地势险要,路后边是陡立的峭壁,前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郝子侯心想,反正是一死,与其死在反动派屠刀之下,还不如自我了断呢。纵然粉身碎骨,也能为后人留下一段英烈的传说。万一还能活着突围出去,等于白白捡回一条命,那样他一定义无反顾赶往抗日一线,轰轰烈烈杀一场鬼子。
他横下心,纵身跃下悬崖。
周禀赋多亏松手及时,要不然定会让手中绳索,将他一起带下悬崖,一命呜呼。
前呼后拥的张炳海他们,慌了手脚,火把也在慌乱中熄灭。没别的法子,只是狗咬狗,互相埋怨一气。
一行人摸着黑,小心翼翼前行。到了不远处的馒头岭脚村,敲开各家各户的门,将已经入睡的男女老少,统统拉起来。集合队伍,点上火把,沿饭甑岩悬崖底下沟谷,展开拉网式搜寻。
【 十六 】
百余人搜山队伍,一直折腾到天亮,只在陈小诚下落的谷底,找到两只草鞋,一个箬帽,和几处血迹。白天,两乡一镇所有保甲长,和剿共义勇队员,全集结到郝子候跳崖事故现场,从上到下,由中心到外围,不断延伸半径,进行发散性搜寻。有人甚至一直追寻到,几十里外的遂昌县城。这壮丁教练八尺男儿——有人把他想象成很高大,即便喂了老虎,也还能剩下点骨头渣子吧!他真的有上天入地的本领,能玩人间蒸发?
郝子侯命不该绝,他是被红军游击队救走了。前来搭救他的红军游击队,还不止一伙人。
郝子侯急着离开观音岩,辞别庙祝,是想及早逃离丽属地区,去兰溪投靠移居那边的青田老乡,寻找机会像郑秾那样,扛起红旗闹革命,抗日杀鬼子,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