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乡间公路,穿过片片绿色稻田,就来到了祯旺乡陈须村。村口参天的古树,饱经风霜的围墙,长满青苔的石板路,古朴的房子,让这个大山里的小村庄,更显岁月静好。
“今天的任务是把这一片的杂草都清理干净,大家明白了吗?”近日一大早,祯旺乡陈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欣铭就带着村干部与村民一同逐街清除道路两侧、墙角河边等角角落落里的垃圾。同时,部分人员对树枝进行修剪,保持村容村貌的整洁美观。
白嫩的皮肤、圆圆的娃娃脸、自带笑意的眉眼,很难想象眼前这位出生于1999年的小姑娘,竟是一名村党支部书记。“大学期间,我就很明确毕业以后要回到家乡工作,因此我大学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顺利回到祯旺乡政府见习,但是当上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完全是个意外。”
吴欣铭说,当时村里的前任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原因调离岗位,乡里考虑到她想留在家乡工作,又是陈须村人,便鼓励她试试“上岗”。“一开始很紧张,因为我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在很多村民眼里还是个‘奶娃娃’,却要去指导他们工作,很多人都不服气,并不配合。”
但吴欣铭的身上却有着一股属于党员不服输的韧劲。她化压力为动力,为尽快熟悉村情民意,在极短的时间内,四处串门走访,向有驻村经验的同事请教,慢慢地,她也从一开始的“不善言辞”到现在讲起工作来“滔滔不绝”。
陈须村地理位置偏远,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村内在籍人口622人,但常住人口只有75人,80%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与隔壁正如火如荼发展红色旅游的吴畲村相比,陈须村内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也是祯旺乡唯一一个没有文化礼堂的村子。因此,拥有一座属于自己村的文化礼堂便成了许多村民的心声。
吴欣铭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将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连续数月,她挨家挨户走访村民了解诉求,在乡里的帮助下召开村民大会,通过投票表决,正式启动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一直以来,因为土地权属问题,我们村的文化礼堂建设搁置多年,能够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我自己心里也是满满的成就感。”吴欣铭说。
“多亏了小吴书记,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文化礼堂。每到节日,文化礼堂都会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大家一起聚餐、办晚会。小吴书记还会带头教我们跳舞,村庄更热闹了,人心也更齐了。”陈须村村民金帮凤说,现在她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晚饭后到新建的文化礼堂跳广场舞。
“我之前一直在思考,乡村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在这个过程中又能起到什么作用?现在我想明白了,我要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提升村民们的幸福感。”在吴欣铭和乡亲们的努力下,村子有了平坦的道路、整洁的公厕,还新建了图书室、停车场。
不仅如此,在陈须村的基础设施提升后,吴欣铭开始思考拓宽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的渠道。“我们村是典型的‘三无’村庄,没人、没地、没产业,我就想能不能通过帮助其他村销售红糖、发展旅游,从强村公司获得分红,解决村消薄问题。”
为此,吴欣铭回村3年,瞄准“红绿资源”特色,成立了“旺姑娘”创业团队,加入“知味红”红糖“共富工坊”,用直播卖货吹响了产业富民的号角。那些过去名不见经传的土特产,摇身一变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行情好时,祯旺红糖一个月的销售额可达150余万元,为陈须村村集体每年增收分红5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她也从一个村民眼中的“奶娃娃”,蜕变为扎根乡村的带头人。
“虽然目前取得了一点成绩,但农村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也会在今后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总结进步,帮助群众解决实际性的困难和问题,做群众的知心人。”面对未来,吴欣铭充满斗志,接下来,她将继续通过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家乡的好山好水好产品,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祯旺,走进陈须村。
陈柔妤 王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