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吕伟
《易传·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盛必有衰,自然常理。日中至盛,过中则昃;月满则盈,过盈则食。这句话说明的是一个质朴常理:盛极则衰。万事万物概莫能避。早年曾国藩在翰林院整月研究《易经》,深受阴阳消长、刚柔相推思想的影响。他常拿易经的这句话教育和告诫自己的子女和家人,一悔一硬,柔中显刚,可进可退,亦行亦藏。
时间的消蚀如滴水穿石。如日中天之时,正是日昃之始。但凡事渐趋,吾辈凡人很难察显其中的深意,待觉天渐凉,日正偏时,则日坠西也。
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和推演的规律,个中没有一个明显的“日中”“月盈”点。不追求“日中”,不追求“月盈”就是不去追求圆满、完美的生活态度。这应是一种追求本质的生活态度。古往今来,历代历朝,英雄草莽,盛极则衰,悲欢离合,幕幕上演。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虽则道理浅显,但对于我们工作、生活与情感是很有警醒意义的。工作中,高歌猛进时,要想想能否持续;生活里尤其是当过着丰衣足食生活的时候,也要想想坐吃山空的窘迫;情感上,当甜蜜如胶时,要想想能否与相爱之人始终心心如一。
某种意义上,抱残守缺,不求全,不求圆,不求满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心智是很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