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柔妤 张永益) 近日,季宅乡下庄村油茶瞭望驿站举行浙南油库“跨山问海 共富同行”主题活动,正式发布三款高端定制山茶油产品,开启油茶产业品牌化发展新篇章。
活动现场,三款独具匠心的定制山茶油产品惊艳亮相,它们分别是:百家姓联名款、中国林科院姚小华专家联名款以及青田画院“水墨下庄”四季联名款。
它们采用750毫升红酒瓶精致包装的定制款产品,以288元的单价推出市场,其精美的包装设计与个性化的定制服务,瞬间吸引了众多游客与采购商的目光。
“这些定制款完全颠覆了我对农产品的认知,特别是印有姓氏的款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姓氏或朋友的姓氏进行购买,作为一份特别的伴手礼。”市民陈先生表示。
“这种‘私人定制’模式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通过差异化竞争打开了高端市场。”季宅乡党委副书记、季宅乡强村公司负责人夏茂介绍,定制款山茶油自推出以来市场反响热烈,目前已收到来自50多家企业、爱心企业家及单位的订单,其中最大的一笔订单已达5000多瓶,另有15000斤的定制计划正在洽谈中。
市场端的亮眼表现离不开产业端的强力支撑。2024年,我县与上铁文旅达成战略合作,投资2000万元在季宅乡建成现代化油茶综合产业园。这个占地5800平方米的园区集油茶精深加工、林事服务于一体,通过“农业+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传统油茶产业转型升级。
“以前我们的山茶果每斤只能卖到1.4-1.5元,现在收购价提高到1.65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夏茂介绍,在县供销社牵头下,新成立的兴林益农供销有限公司去年收购油茶果280万斤,实现产值近千万元,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1.2万元。
季宅乡通过“企业+农户”的创新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茶农“卖果难”的困境,更推动了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运营,青田山茶油实现了从初级农产品到高端商品的华丽转身。“我们要让每一滴山茶油都发挥最大价值,真正擦亮‘浙南油库’这块金字招牌。”夏茂信心满满地说。
近两年,我县通过实施油茶保供生产和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累计完成油茶新造和低产林改造4.15万亩,建成年产400万株良种壮苗的育苗基地,位居全省前列。同时,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推进机械强林战略等创新举措,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目前,我县已构建起集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旅融合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形成“接二连三”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