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舒旭影) 自以色列对伊朗发动军事行动以来,在伊中国公民的安全备受关注,很多人选择从阿塞拜疆陆路撤离。
阿塞拜疆华侨华人协会在中国驻阿塞拜疆使馆的统一部署下,迅速行动起来,承担起前往口岸接送自伊朗撤离的中国同胞至阿国首都巴库,并协助他们妥善安置的重任。
“我们提前一天就和使馆进行对接,会积极协助撤侨工作。因此在16日下午接到通知后,我们出动了4辆大巴车。”阿塞拜疆华侨华人协会、青田籍侨领包礼军表示,当时时间紧迫,每一刻都关乎同胞的安危,这时候更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他们还自费采购了面包、饼干、饮用水等生活物资,及时送往现场,保障侨胞、留学生的基本需求。
包礼军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令他难以忘怀的场景:当时,从伊朗撤离的侨胞和中国留学生们正焦急地等待通关。中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通过电话耐心安抚他们:“我们与大家的直线距离仅20米,大家放心,只要还有同胞没入境,我们就会一直坚守在这里。”这温暖而坚定的话语,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祖国的关怀与力量。
“我们特意提前准备了一条写着‘热烈欢迎同胞们平安到达阿塞拜疆’的横幅,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撤离的同胞带来更多温暖、安定和支持。”包礼军说。
随着入境人员的增多,大巴车的数量每天也在增加。包礼军说,已安排驾驶员轮班替换,往返边境和巴库,持续开展接应工作,每辆大巴车上还安排了两名协会的志愿者,确保每一位同胞都能安全抵达。后续也会根据同胞的需要提供住宿、预订机票等方面的帮助和建议。
“最近很多阿塞拜疆的侨胞主动报名,询问是否需要个人出车帮助更多同胞。”包礼军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有需要,我们会一直协助使馆,直到最后一名同胞安全撤离!”
截至当地时间24日下午,阿塞拜疆华侨华人协会已有40多名志愿者投身到撤侨工作中,共派出21辆大巴车,成功接驳1030名中国同胞入境阿塞拜疆。目前,外交部及有关使领馆协助中国公民安全转移撤离伊朗的工作仍在紧密有序地进行中。在这场跨越国界的撤侨行动中,青田籍侨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深厚情谊,让每一位撤离的同胞都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