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一版要闻

架起从“枝头”到“餐桌”的桥梁

我县积极探索“村产社销”新路径

本报讯 (记者 叶春笼 通讯员 周 懿) 眼下正值青田杨梅的销售季节。清晨5点,在三溪口街道白浦村后山,农户刚从树上摘下杨梅,就迅速送到10公里之外的瓯南街道石门社区,被居民一抢而空。近年来,在石门社区、白浦村等多个党组织共建联建下,一批批青田杨梅等农产品通过“村产社销”方式进入千家万户,不仅拓宽了农户的销路,也让居民吃到了最新鲜的农货。

石门社区是一个外来人口多、侨空巢老人和侨留守儿童多的万人社区。为助力山货出山,实现高效流通,瓯南街道联合周边乡镇街道创新打造了“村产社销”模式,由强社公司有机整合社区和村庄的资源要素,将两地党员、社会组织成员、志愿服务队纳入到共富服务社中,通过“空中超市”、石门集市、“青亲里”社区团购等方法,打造了“村社组团、产销联动”的发展共同体。

“为保证新鲜度,我们还与顺丰、邮政等物流公司合作开展冷链配送,确保当天采摘、当日直达,实现‘从田间到舌尖’的产销闭环。”石门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季秀贤说,农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品牌商品”的价值跃升,产品溢价空间提升30%以上,为山区农货增值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在山货直销社区的同时,石门社区还充分发挥本土人才资源力量,组建了由2名社区党员志愿者与3名乡土主播构成的“杨梅云播”战队,积极参与“百日千场直播”行动,开辟线上“云市场”,深度嵌入杨梅产销链条,让“村产社销”迸发出蓬勃活力。2024年白浦杨梅线上销售额一举突破600万元。

在白浦村后山,当直播镜头掠过漫山葱郁的杨梅林,主播罗晶丽用带着乡音的亲切话语,将枝头紫红饱满的杨梅化作屏幕前的“甜蜜诱惑”向广大网友推荐。“杨梅是青田的特色水果,很多网友都比较喜欢,通过直播的方式,也能让更多人了解青田杨梅。”罗晶丽说。

近年来,石门社区通过“重点村+周边村+社区”的优势互补型组团发展模式,与章旦乡新旦村、三溪口街道白浦村等进行村社组团发展,使青田杨梅、章旦毛豆、南湾绿豆腐等农产品实现从“田间地头”到“品牌商品”的价值跃升。截至目前,石门社区通过“村产社销”,已累计销售绿豆腐3650余斤、毛豆1200余斤、杨梅5600余斤。

为了更好地推广农产品,石门社区每月定期举办共富集市,设置了10个共富摊位进行农产品展销,居民通过线上的空中超市也能下单。此外,还联合丽水匠心学院打造文创礼盒、故事卡片等,社区干部担任“品牌代言人”,帮助村民开展农产品介绍和推广。

“接下来,我们还将依托本地特色,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动各村社组团发展,努力实现1+1>2的聚合效应。”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2025-06-30 架起从“枝头”到“餐桌”的桥梁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60461.html 1 3 我县积极探索“村产社销”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