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刊

陈忠法:一个科技特派员的“三农”方程式

在青田,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全科医生”,他为乡村产业“把脉开方”,从肉兔养殖到中蜂产业,从单打独斗到团队协作,浙江万里学院教授陈忠法用20年时光,在青田的田间地头写就了一部生动的“科技兴农”实践录。

走进青田幸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工厂,新建成投产的2500平方米的兔舍内,自动喂料机正沿着轨道精准投喂,环境监测系统实时调控着温湿度。省科技特派员陈忠法与公司创始人幸利穿梭其间,他们一边记录数据,一边指导工人调整通风系统。陈忠法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栏兔群的生长参数。

陈忠法与幸利的缘分开始于2017年。这一年,陈忠法被派驻到季宅乡担任科技特派员,一到任,乡政府工作人员就给他抛出了一个困扰乡里肉兔产业发展多年的难题。2014年的寒冬,沉重打击了以养殖肉兔为业的幸利,在乡政府的牵线下,陈忠法带着法国伊拉兔种源和长达12页的《肉兔工厂化养殖可行性报告》敲开了幸利的门。从兔舍改建到饲料配比,从疫病防控到市场对接,陈忠法事无巨细地指导,幸利也在他的帮助下重新建立信心,逐步增加投入、扩大养殖规模。

如今,青田幸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然成为青田肉兔养殖的龙头企业,建成了一个肉兔生产示范基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肉兔标准化生产管理规程。

刚从幸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来的陈忠法,就马不停蹄赶到季宅乡养蜂基地,为30多名中蜂养殖户讲解养殖知识和技能。课堂上,他更加注重“对症下药”,帮助农户解决实际遇到的“疑难杂症”。

陈忠法在季宅乡担任科技特派员时,发现当地虽地处偏僻,但自然条件优越,野生蜜源植物丰富,适合发展养蜂业。养蜂业投资少、风险小、效益好,还能为农作物授粉、改善生态,是扶贫致富的好项目。于是,他重点发展养蜂业,开启了“甜蜜事业”。

此前,季宅乡农户零星养殖土蜂,却因缺乏技术,存在逃蜂、产量低等问题。2017年以来,陈忠法累计举行10多次农技培训班,培训农民650多人次。他还分多批次组织200多人次到其他专业家庭农场参观,演示活框养殖技术,指导农户种植蜜粉源植物、设置清洁取蜜包装间,酿出更加安全卫生的土蜂蜜。

在他的培养下,丽水市“青年养蜂能手”陈友旺、“养蜂带头人”洪绍光等专业人才崭露头角,他们带动和培训其他村民开启养蜂事业。陈友旺说:“在陈老师的帮助下,我的中蜂养殖技术得到提高,蜂蜜产量和质量也有很大提升。”如今,农场养殖的土蜂已从最初的几箱发展到500多箱,年产值70多万元,还被认定为省级美丽牧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

青田县是陈忠法作为科技特派员对接服务时间最长的地方,2005年至今已有20年。从宁波到青田350多公里,一路颠簸曲折,对陈忠法来说早已习以为常。

二十年来,他服务产业广泛,涉及猪、牛、羊、兔、鸡、鸭、蜜蜂、中华鳖、鲈鱼等畜禽蜂水产养殖,助力推广的生态养殖项目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效显著。截至目前,他培训过的农民近3000人次,服务企业30余家,累计带动500多户农户增收超5000万元。

陈柔妤

2025-07-04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61578.html 1 3 陈忠法:一个科技特派员的“三农”方程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