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专刊

郑精武:二十载青田科技特派路 照亮乡村未来

在青田,有一位被人们交口称赞的“不下班”科技特派员——浙江工业大学教授郑精武。20年来,他将对土地的深厚情谊与对科技事业的执着追求完美融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他累计完成23项农业科研项目,引进21项新品种新技术,推动校地合作金额超1200万元,更在新型永磁材料研发领域创造了世界纪录。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科技与“三农”,让青田的梯田焕发出勃勃生机,助力企业实现腾飞梦想。

走进浙江环吉电力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的轰鸣声震耳欲聋。郑精武正俯身仔细查看新下线的电力材料产品,眼神中透露出专注与严谨。作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代表,环吉电力在电力设施制造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长期以来,传统铜铝复合材料存在的安全隐患却如同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企业的发展。

2024年9月,随着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深入推进,郑精武带领团队迅速行动,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创新解决方案。他们大胆采用“全铝内芯外包铜层”的复合结构设计,并通过特殊的工艺处理,实现了材料的原子级结合。这一突破性技术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彻底解决了断裂隐患这一难题。不仅如此,它还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降低了30%至40%,导电性能提升了15%,完全达到了国家标准要求。

“材料科学最讲究精准数据。我们通过微观结构重组,使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提升了。这个突破不仅对企业有意义,对国家战略资源节约也很重要。”郑精武指着检测报告说,如今,这项技术已通过校企联合测试,正式投入生产,并积极申报专利技术。郑精武还协助企业申报“小巨人”资质、筹建研究院,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浙江旺达诗家具公司,曾经的“家庭作坊”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拥有多项专利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离不开郑精武的倾力相助。车间主任田训感慨万千,他说,郑教授的到来,让企业在产能提升、产品质量和专利保护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拿组装流水线来说,在郑教授的建议下进行改进后,产品质量得到了极大保障,产能也从原来的一天一千多件休闲椅提升到了三千多件。”田训指着崭新的生产线介绍。

在企业遇到技术难题时,郑精武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为企业排忧解难。在他的帮助下,旺达诗家具公司成功从家庭作坊式企业转型为科技企业,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专利数量从无到有,如今已拥有十多项专利,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虽非农林专业出身,但郑精武却以独特的“桥梁”角色,为青田农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他积极参与梯田景观农业规划,深入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让青田的梯田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技术推广方面,他大力推广多模式生态田鱼养殖技术、稻鱼共生有机稻高效栽培技术等,让先进的农业技术在青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他还充分利用梯田景观,发展创意油菜花、创新水稻等观光农业,为青田的农业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祯埠镇李村祯好家庭农场负责人饶宏勋对郑精武充满了感激之情,他说:“郑教授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还帮我们了解了补助信息和渠道,让整个果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陈柔妤

2025-07-04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61579.html 1 3 郑精武:二十载青田科技特派路 照亮乡村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