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建芬
入秋后,无端地忙碌起来。八月是一个慵懒的季节。西班牙人已经习惯了这是一个度假的日子。因此,政府部门往往只提供最低服务,很多事都是办不成的。很多商店也会关门,店主都去度假了。因此,八月份,我们也是半修养状态,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守株待兔似的候在店里。直到八月底九月初,人们像候鸟一样陆续归来,我们也应声而动,不再那么懒散。
很快就到了中秋。晚饭后,已是夜里十点多。我建议去海边看月亮。儿子说都不知道今天是中秋。是啊,在外面生活久了,往往不会去记农历的日子。但是像中秋这样的大节日,我还是会关注的,“每逢佳节倍思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丈夫说去山上看月亮吧,更大更圆,更有故乡的感觉。我们住在巴塞罗那这样一个海滨城市,十几年都没有看过“海上生明月”的情景,怎么讲得过去?以前住农村,经常在山上看月亮,海边的月亮也要去看看啊。这么晚了,还去海边,几点钟回来啊?儿子明天还要上学。是啊,无聊的争论。看看天空阴云密布,就算去了海边或者山上,也无月可赏。于是,我们就近去圣家族教堂(Sagrada Familia)周围的公园里转转。
平时,我们很少出去散步。迫于生计,每天晚饭后都已很晚。沿街的酒吧餐馆灯火通明,露台宾客满座。公园的长椅上,三三两两地坐着一些人。树影底下有几位遛狗的人。我们在一张长椅上坐下,面前是巍峨的圣家族教堂,夜幕维护,灯光轻抚,线条柔美。这座由安东尼·高迪(1852-1926)设计的圣家族教堂,是巴塞罗那最有名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1882年。1883年,高迪接手主持工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建设。高迪将他的后半生完全投入教堂的建设之中,直到73岁去世时,工程仅完工不到四分之一。后来又受西班牙内战的影响,建设进展缓慢,时断时续。2010年,建设进程过半。预计于2026年(高迪逝世百年纪念之时)完工。圣家族教堂建设工程还未完工,好像从来没有影响它的魅力。多少年来,络绎不绝的人群顶礼膜拜,不仅仅是因为信仰。
中秋之月,终于从云层里钻出来了。月光倾泻在城市的建筑物上,和灯光融为一体;月光倾泻在公园的林木之上,树色仿佛由墨黑变成墨绿。闲坐于园中的人,他们只是刷着手机,好像对月出月没没什么感觉。也许只是有中华文化教育背景的人才会对月亮特别敏感,对中秋念念不忘。千百年来,听着婵娥奔月的故事,唱着月的歌,读着月的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古至今,月仿佛就是写不完的主题。只一会儿功夫,月亮又钻回云层,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有意跟我们捉迷藏。这几天,连续阴雨。中秋望月,是多少游子期待的场景。可是,并不是所有期待都能如期达成。今晚就不是赏月的好时机。小时候,在院子里看月亮,中秋或者平时,那月亮特别近,特别亮。如果遇到像今晚这样的多云天气,我们看到月亮在云堆里钻进钻出,就会大声说月亮走得好快啊。大人们就会纠正我们的说法,是云在走,一会儿把月亮遮住,一会儿又走开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只是参照物不同,看起来的结果也不一样。其实,月在走,云也在走。
故乡的秋语,写在树叶上,写在南归的雁群里,写在稻田里,写在丰收的喜悦里……随处都可以发现秋的符号,秋的语言。巴塞罗那,这样一个温和的城市,秋语写在何处?风里?雨里?云里?月里?心里?无端的忙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