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瓯韵

瞧·桥·侨

■ 吴长沙

侨乡青田,是浙江省东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青田人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困境中突破,走出浙江,走向中国,奔赴世界。

瞧:世界侨乡 瞧见世界

敢拼敢闯的青田人,摸爬滚打,突破山区县的困境,飘洋越海,走向世界各地。如今全县57万人口,有38万华侨分布在世界146个国家和地区。敢闯敢冒的青田人放眼海外,背起家乡青田石雕闯入海外市场,几经艰苦奋斗,不断拓展海外行业市场、餐饮、皮革、服装、旅游等行业。聪慧的青田华侨,吃苦耐劳,在自己的行业做出特色。

时代洪流滚滚,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侨乡青田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闯五洲,走四海,走不出青田的水和山”,青田华侨思乡心切,回国创业,回乡投资,让家乡青田走向世界。

近年来,青田欧陆风情越发浓厚,大街小巷,咖啡飘香,书香相伴。随处可见的咖啡馆、西餐厅,洋气时尚的欧式建筑,飘香四溢的欧陆风情一条街……品一口地道的红酒,尝一杯纯正的咖啡,吃一块入味的牛排,啜一口丝滑的意面,赏侨乡风景,逛进口商品城,赏石雕风韵,品清甜之味,享美好人生……

食在青田,玩在青田,赏在青田,青田融入世界潮流,华丽绽放。欧式的元素碰撞青田本土文化,生发最美的欧陆风情。瓯江滚滚,水润芝田。青田站在世界的新窗口,瞧见世界,瞧见美好未来!

桥:连接生活 架起美好

卞之琳《断章》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侨乡的风景,通过一座座桥相连,架起最美的人间风景。

太鹤大桥,横跨瓯江,宛如飞腾的彩虹。翩翩白鹭围绕太鹤大桥,随风起舞。烟雨朦胧的早晨,太鹤大桥若隐若现,轮廓美丽动人,我们宛如来到仙境。一缕阳光照耀在江面上,波涛粼粼,闪着迷人的银光。烟雨过后,太鹤大桥,明媚耀眼。桥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正开启一天的忙碌生活。太鹤大桥与青田太鹤山遥相呼应。太鹤大桥取名来自于太鹤山,两者成了千丝万缕的关联。太鹤山的美丽传说故事,在美好的今天继续演绎,太鹤大桥在生活中正传承青田古老的“太鹤精神”,承载了一代又一代青田人的成长记忆!

时光流转,“桥”变青田。如今的青田不仅有美丽的太鹤大桥、雄壮的瓯江大桥、大气的前仓大桥,还有满载人间烟火气的“网红桥”——景云大桥。景云大桥是步行桥,是集商业、娱乐、步行、文化一体的大桥。欧式的风格,时尚的元素,厚重的文化,无不寄托青田人对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之所以取名“景云大桥”,是因为青田置县唐景云年间。“景云”二字,将青田人的深情融入大桥里头,架起人们心头最美期盼。在不久的将来,青田要建高空跨江大桥,横跨瓯江,建成后将成为青田乃至华东地区的地标。天堑变通途,未来的青田更加美好!

青田的一座座桥,架起生活的美好,串起人间烟火,通向美好的彼岸。桥上的风景多姿多彩,侨乡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一座桥,绽放生活的灿烂,奔赴下一站的美好与幸福;一座桥,联结人们彼此的心,远方的挂念画上圆满的句号;一座桥,通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留下诗和远方。

侨:外出谋生 反哺家乡

家乡青田是著名的华侨之乡,百余年前就有乡人漂洋过海,到欧洲打拼谋生创业,并形成传统延续至今。华侨们,带着思念告别故土,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远洋,过着艰难的生活。语言不通,就硬着头皮,不断去模仿练习,生硬的语音,遭遇嘲讽,已是家常便饭。刚到国外,睡生硬的冷地板,端盘子、洗饭碗、拖地板、扛重货……一件件往事,袭上华侨们的心头。道不尽的苦,诉不尽的酸痛,成为他们心头难以磨灭的记忆。

勤劳聪慧的青田华侨,咬紧牙关,硬是把苦痛扛下来了,生吞生活的各种苦痛。他们对家人从来就是报喜不报忧。那时候,村里回来了一位华侨,给村里家家户户的孩子带了巧克力。我们吃着巧克力,围着“风光”的华侨转。长大后,我才知道“风光”背后的华侨,吃尽生活的苦。他们身上延续青田老一代的优良传统,吃苦耐劳。他们硬是闯出一番天地,开了餐馆、五金店、酒吧、服装店、杂货店、旅游公司……他们有了成就,没有忘记乡亲,发扬“传帮带”的精神,带领下一代的年轻人出国闯荡,寻找梦想。

如今,青田华侨反哺家乡,发展家乡经济,为青田经济腾飞做出自己一份贡献。村里的发展,有了“侨村官们”的支持,带领全村百姓共同富裕;田间地头,少不了回国创业的侨二代们,他们积极突破“九山半水半分田”老困境,开拓致富的新出路;华侨们归国,经济回流,进口商品城,蒸蒸日上……时代号角吹响,青田华侨将家国情怀付诸实践。反哺家乡,真情无限!

世界侨乡,瞧见未来,桥接生活,美好明天。每一个青田人都努力奔赴在梦想的道路上,让青田的明天更加绚丽灿烂!

2024-12-20 20 20 青田侨报 content_514807.html 1 3 瞧·桥·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