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中学八年级 郭琳琅
在那座隐匿于崇山峻岭间的小县城里,沿江矗立的高楼与小巷深处斑驳的老屋交织出一幅独特的画卷,那里,是我魂牵梦绕的成长之地。
黄昏时分,我曾在温柔的晚风中,于瓯江边轻拂涟漪,石缝间青苔轻覆,偶有鱼儿穿梭其间,留下一抹灵动。嬉戏之余,我悠然坐于石凳,对岸高楼灯火阑珊,五彩斑斓的光芒与身后欢声笑语的人群相互映衬,大爷大妈们伴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歌声与光影仿佛天生绝配,共同编织出傍晚江畔的热烈与欢愉。
穿过喧嚣的刘基广场,我却不经意间踏入了一片静谧的天地。那里,石砌的老屋静默伫立,青苔在石缝间探头探脑,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老人们身着与老屋色调相融的衣裳,他们的一生与这片土地紧紧相连,这些老屋不仅是他们的居所,更是心灵的港湾。当晨曦初露,山尖微光闪烁,朝霞如织,洒满山川,老人们早早起身,细心清扫门前的石阶,正如古诗所云:“茅檐长扫净无苔”,那份宁静与和谐,令人心生向往。
然而,最让我心动的,莫过于巷口那群孩子,他们是比天边云霞更加绚烂的风景。孩童们放学后迫不及待地奔向自由,正如古诗所描绘:“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他们手中紧握着细长的风筝线,在狭窄却充满无限可能的巷口奔跑,企图让风筝翱翔天际。面对风筝起飞的挑战,孩子们没有退缩,而是相互鼓励:“我们跑快点”“线放短些再放长”“我帮你举着跑”……在团结协作中,他们共同克服困难,那份纯真的力量,如同光芒万丈,照亮了整个小巷,让人相信,即便岁月流转,春天总会因少年的存在而永恒。
我的故乡记忆,更多地沉淀在奶奶家的温馨里。后院绿意盎然的菜畦,溪边嘎嘎欢叫的鹅鸭,厨房里锅碗瓢盆的交响,以及袅袅升起的炊烟,最终化作轻烟,悠悠飘向蓝天。我可以在田埂间自由奔跑,目睹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绿意无边,思绪也随之飘向远方。山这边,是我挚爱的家乡;山那边,则是我无数次憧憬的远方。
这里的夏天,是随着清风悄然降临的,阳光炽热而灿烂,窗外蝉鸣不息,白日里的芙蓉树蓬勃生长,遮挡住烈日与远方的云朵。正是在这样的季节里,我学会了勇敢,心中萌生了探索世界的渴望。
我曾向奶奶探寻故乡的真谛,她未置一词。直到后来,我在《云边有个小卖部》中读到:“祖祖辈辈葬在这里的,才叫故乡。”
那一刻,我仿佛找到了答案。故乡,不仅仅是一片土地,更是心中那份无法割舍的情感,是无论身在何方,都能温暖心灵的归宿。
指导老师:张志娟